第395章 五国格局,灭门之仇!

十天后。

经过多日的长途奔袭,李宣几人已经抵达了西楚与大梁交界的重镇,禹州城。

禹州,乃西楚的北大门,既是军中要塞,也是与大梁的通商要镇,极为繁华。

队伍进入城中,入住了当地的万里堂商会。

万里堂,本是叶家暗中的产业。

但自晋阳突袭这家商会,并于京都查抄叶家之后,便被李宣占为己有,强行鸠占鹊巢。

按理说李宣掌控着前朝金银,本不稀罕占有这个小小的万里堂商会。

不过这家商会做的是马匹生意,与大梁民间、乃至官方关系密切。

借着这层关系,他可以从大梁各大优质的马场中引进战马,以装备虎威军的骑兵。

大梁国境绵长,一半是草原,一半山地。

北部国境一马平川,草场肥沃,最适合养殖马匹牛羊,大梁战马的素质冠绝五国,一直是各国竞相求购的“香馍馍”。

依靠着盛产优质战马的先天优势,以及精湛骑术,大梁铁骑威震天下,难逢敌手。

在开阔地带的阵地战中,几乎无法战胜,使得大梁皇帝得以雄踞大梁北部,地位无可撼动。

这也是梁国为何能阻止蛮夷各大部落联手南下的原因之一,靠的就是那支功勋显赫,草原之上无敌手的北域大军。

骑兵的优势在于冲锋,以高速机动,不断迂回,反复冲击的钢铁洪流之力,直插敌军命门,势不可当。

但一旦进入了复杂的山地丘陵地带,骑兵的机动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受到限制,无法短时间内起速冲锋,并受限于空间地势无法完整保持阵型,却也容易成为敌军长戈步卒与弓弩营的目标。

骑兵在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中,属于绝对的超强战力核心。

但若在山地作战与城池巷战之中,失去了其机动性和快速反应能力,无法有效组织阵型形成二次冲锋,便等同成了对方步卒和刀斧手的靶子。

骑兵一旦被击落战马,俨然不能与更擅长近身格斗的步卒抗衡。

而且骑兵一般都装备着重甲,落马之后行动笨重,脱离阵型便是死路一条。

大梁国强于骑兵,却也受限于骑兵。

相比之下,西楚军团的实力则更加均衡。

驻守禹州的二十万西楚骑兵,虽与大梁铁骑仍有差距,但据以坚固城池而守,却也不是不能一战。

不过两国若发生战争,纵然禹州关失守,大梁军也无法有效南下,只因一过禹州关之后,便是无尽的山地丘陵。

直到幽州地界后,方才小见地势平缓的平原。

山地作战是骑兵的短板,却是步卒和刀斧手的“主场”。

这也是当年中原四国鼎力的局面形成时,大梁未能依靠强大骑兵一举南下的原因。

Tip:网页底部有简繁体切换,我们会帮您记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