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煖算计王贲的同时,王贲又何尝没有在算计他。

甚至,在张良的帮助下,对庞煖的每一步,都了如指掌,占尽先机。

王贲不觉得爽,只觉得可怕。

终于明白,成蟜当初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把张良强行带回秦国,是个绝对正确的决定。

今天对庞煖的算计,向王贲证明了一切。

“赵军人多,调整起来不太方便,也需要一个开阔的地方,所以在时间和地点上,就更加不能含糊,还请将军不要介意。”郭开抓住时机开口。

与庞煖打好配合,软硬兼施。

郭开不是坑成蟜,只是想要更多的军功,希望庞煖胜,就需要掌握更多主动。

而且,是成蟜的人提出这个法子,最后结果不好,也怪不到郭开头上。

算盘打的啪啪响。

可惜,这也在张良的预设中。

王贲开着先知挂,就像是温书一样,后面的早就知道,还要继续温读下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若是由赵军确定时间地点,倒是可以答应你提的要求,三场以后,无论结果如何,齐赵就此停战。”

庞煖语气有所缓和,不再像之前那样咄咄逼人。

然而,话语之间,高高在上的姿态,依旧做得很足。

王贲默不作声,一味看着眼前努力表演的两个人。

要不是公子有要求,事先招呼,老子非打你个出其不意,打击一下你的嚣张气焰。

王贲是年轻人,年轻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服气。

看到郭开那张脸,他就气不到一处来。

庞煖的立场,一直都是攻秦,坦坦荡荡的,又是前辈,是个可敬的对手,王贲不喜欢他的咄咄逼人,居高临下,却也不会就此厌恶,知道这不过是一种手段,代表不了人品。

而郭开,私底下和公子有书信往来,攀附公子这棵大树。

等到真用上他的时候,就又三面两刀,这样的人实在不敢恭维。

倒不是郭开靠不住,而是客观条件不到位。

若是成蟜在,立刻就能发现问题,化身郭开的知己,送上财帛,结为至交。

可惜,王贲不知道这些,也没有得到成蟜的提醒,他的忍耐力,正在经受郭开的极限挑战。

即便如此,王贲也没有挪开眼神,直勾勾地盯着他,死死锁定目标。

郭开有些不自在地避开眼神,这个年轻的车夫,居然给他这个赵相带了一定的压力,他踌躇片刻,和旁边的庞煖攀谈起来,试图卸掉压力:“秦军远道而来,我赵军是主,秦军是客,老将军大可不必如此气势过人,大家还是要和气致祥,所有的事情有商有量的来,也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恕老夫直言,今日之形势,赵军占据绝对的优势,赵国最精锐的士卒,十万大军与楚军南北呼应,齐国根本就抵挡不住。”

“而秦军才多少人,即便是和齐军联合起来,也与赵军有着几倍的差距,面对如此优势的局面,老夫没有直接横扫过去,是看在丞相的面子上。”

“最为关键的一点,这里是齐国,不是韩国,秦军就算是可以支援过来,兵力也会十分有限,想要打赢赵军,无异于痴人说梦。”

庞煖看似不满郭开的话,实则是说给王贲听,让他收起高傲的姿态。

正如方才所说,秦军能够支援齐国的兵力,始终是有限的。

秦国能够在韩国战场投入几十万大军,那是因为秦韩相接,秦军驻扎地宜阳,本就曾是韩国的城池,大军援助,旦夕可至。

齐国远在东海之滨,同样面临赵楚围攻,即便是这一次的楚军,还和上次一样,出工不出力。

结局也不会太难看。

秦军不出,没有人可以挡得住赵军,这是包括秦军在内,天下所有人的共识。

“时间地点并不重要,我只想首战得胜,对得起大王和公子的提携与看重。”

王贲接受庞煖的条件,但是不接受庞煖的威胁,遇到事情就从心下来,那可就不配让成蟜点将。

年轻人的意气风发,在王贲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火焰升腾的双眼,高高扬起的头颅,巍然不动的身躯…

他就是要告诉眼前的人,他想要立功,他好战,敢战。

要是不怕死,那就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