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骑兵的命运,在你们身上

一招闲棋,看上去没有什么作用的百人小队,竟然成为整个战场最关键、最重要的一环。

由毫不起眼,到吸引赵军注意,再到主动深陷包围,一切就是设计好的。

庞煖不明白秦军的那位年轻主将到底想要做什么,在搞不清楚那百人小队具体情况之前,同样不能理解赵军为何会在此受挫。

但,经验告诉他,这个时候所有的疑惑,都会在战斗结束后,透过事实得到解答。

当下,不是搞清楚疑惑的时候,及时撤退,避免陷入更大的危机,才是正事。

即便是这一场输给对方三座城池,也要及时撤退,远离秦军设下的圈套。

只要距离足够远,再多的圈套,也套不住圈外人。

撤退的命令已经下达,庞煖人在场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战场上的将士们。

本就浑浊的目光,在这一刻变得更加幽暗深邃,随着赵军旗帜移动,他那一颗早就历经无数风霜,坚毅不拔的强大心脏,也时不时地猛然揪在一起。

成片的士卒留下断后,他们把追上来的那支秦军骑兵小队围起来,挡在后面。

每个人的脸上,都有着面临敌人时的无畏,更有即将与强大对手交锋的踊跃,以及对即将到来命运的坦率和豁达。

王贲无法理解。

据传,赵国的军功,从来都不会完好无损地送到立功者手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么这些留下来断后的人,是为了什么?

若仅仅是服从命令,倒也用不着如此悲壮。

看着试图在大军撤退的过程中,对追击的秦军发起冲锋的断后赵军。

他们成为了战场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王贲想不明白,他们在追寻什么,或许是天生血性,在战场上从不畏惧,一声令下,有进无退;或许是义气当头,他们不是在为吞军功的将领断后,是为了并肩战斗的战友们,以己换人,义之所在。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这一刻,王贲脑海中的这句话,忽然就具象化了。

称赞他们的精神,敬重他们的冲锋,共情他们的悲歌。

然而,王贲不会就此撤兵,战场上不需要,也不允许个人感情作祟。

作为获人敬重的对手,王贲会在战后打扫战场的时候,让他们入土为安。

但也仅此而已。

“准备第三场吧,赵军鸣金收兵,第二场大局已定。”

王贲收回“千里眼”。

战场上的赵军,只剩下一个方向,那就是撤退,秦军的任务就是追击准备撤退的赵军,让他们败的更快更彻底。

王贲只需要在差不多的时候,下令秦军鸣金收兵即可。

而全胜赵军的任务,在第三场,王贲把这副重担放在秦军的肩膀上。

他对第二场的要求,就只是获胜,没有更多别的要求。

“第三场是今天的重头戏,也是最快的一场战斗,秦军对战赵军,我方同样是精锐骑兵,骑兵对战骑兵,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

“无论你们到达战场中心的时间,比赵军早一些,还是晚一些,都不必做出防御姿态。”

“若是早了,那就直接攻上去,让阵营不稳的赵军方寸大乱;若是晚了,也一样是直接攻上去,快速穿插,打乱赵军的阵型。”

“第一场只是试水,第二场能赢就好,而第三场,我需要你们赢的漂亮,你们不仅仅是在战场上冲一冲,拿下个不错的战绩,就着急忙慌记录功劳,等着我鸣金收兵,同样代表改进后的骑兵,首次与赵军面对面,硬碰硬,你们能不能赢,关乎我秦军骑兵接下来的命运,是加强支持,还是削减投入,全在今日一战。”

“若是赢了,你们骑兵,将会成为秦军主力兵种,获得王上与国尉的全力支持,加大投入;若败下阵来,你们这些人全都准备好去做步兵,继续发展的军饷不会下发,曾经的投入,也要让你们一口一口吐出来。”

王贲面对众人,做着最后的战斗动员。

这些人,都是老兵中的老兵,一个个依靠战功,才爬到今天的位置,哪一个都是无能之辈。

正因如此,王贲才更要把话说的重一些,往往越是经验丰富,越是容易滋生骄傲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