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让人头疼的是,这小子在初次面见慈禧太后时,竟然摆出了一副颐指气使的模样,仿佛全然不将太后放在眼里。这样的态度,着实让人看了心生反感。
慈禧太后见状,心中自然不悦,冷哼一声道:“哼,这小子,莫要以为被立为‘大阿哥’就有什么了不起的了,且看我日后如何收拾你!”言语之间,透露出对溥儁的不满和恼怒。
慈禧太后心里头那个愁啊,仿佛有一团乱麻缠绕在心头,让她无法释怀。她不禁深深地叹息一声,心中暗自思忖:“我这到底是造了什么孽啊?为何遇到的皇帝都如此难以搞定呢?”
回想起往昔,同治帝虽然性情温顺,对她也颇为孝顺,但却也是个短命的鬼,年纪轻轻便早早离世。这对慈禧太后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小主,
而光绪帝呢,虽然性格较为胆小怕事,对她言听计从,但在内心深处却总有那么一股子倔劲儿。他常常会在一些事情上与慈禧太后产生分歧,时不时地就给自己添堵,让慈禧太后感到十分无奈。
如今,这溥儁看起来更是个不省心的主儿。慈禧太后不禁忧心忡忡,担心他将来也会像前两位皇帝一样,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和困扰。
然而,慈禧太后转念一想,突然觉得荣禄的这个主意确实有其精妙之处。她心想,既然不能立刻让他登上皇位,那么先给他一个“大阿哥”的封号,将他召入宫中,慢慢消磨他的锐气和野性,岂不是更好?
相比起一进宫就被封为皇帝,这个“大阿哥”的头衔显然更容易被掌控和调教。就如同训练一只小狗一般,先给它套上一条链子,让它明白谁才是主人,然后再逐步引导它成长。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避免他过早地膨胀,还能让他在宫中接受严格的教育和培养,成为一个符合慈禧太后期望的未来皇帝。
而且,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观察和评估他的表现。如果发现他确实有成为一代明君的潜质,那么等到时机成熟时,再废掉光绪皇帝,立他为帝也为时不晚。
就这么着,慈禧太后一拍大腿,决定按荣禄说的办。心想:“哼,就先封你个‘大阿哥’,等我以后慢慢收拾你!”几日之后,溥儁就被明喻进宫,当上了“大阿哥”。而慈禧太后呢,也只提立皇储的事儿,绝口不提废立的事儿。
时间一长啊,慈禧太后亲眼瞧着溥儁和他爹载漪那做派,心里头那个庆幸啊。觉得当初决定立嗣不废立,那简直是英明神武!这溥儁虽然叛逆,但总比光绪那个倔骨头好对付多了。更别提废立的事儿了,提都不愿提。
再说那载漪,心急得跟猫抓似的。一听说慈禧对溥儁青睐有加,就按捺不住了。心想:“溥儁还小,慈禧又老了,我正值壮年,这大清的天下,迟早得是我的!等慈禧老佛爷一蹬腿,嘿嘿,我就是大清的天字一号人物,那时候,我想咋折腾就咋折腾!”
载漪为了能让溥儁顺利登上皇位,可是费了不少心思。他不仅时常进宫探望溥儁,还暗中结交朝臣,拉拢势力。他心想:“只要我能把这些朝臣都拉拢过来,到时候废立之事,还不是水到渠成?”
可慈禧太后也不是吃素的,她早就看出了载漪的心思。但她并没有点破,而是暗中观察,看看这载漪到底能玩出什么花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