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是剿是抚

大清的故事 云海瑞 2211 字 7天前

清朝,这艘曾经辉煌一时的巨轮,如今却已残破不堪,在时代的洪流中摇摇欲坠。而她,作为这艘船的掌舵人,却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和困惑。

义和团的兴起,如同一股汹涌的浪头,冲击着清朝的统治根基。他们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吸引了众多民众的支持。然而,义和团的行为却也引发了列强的强烈反应,使得清朝陷入了更为复杂的国际局势之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另一方面,洋人的势力如同一股强大的风向,不断地吹拂着清朝的政治舞台。他们以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对清朝施加着巨大的压力。面对这样的局面,慈禧太后不禁自问:清朝这艘破船,到底是该跟着义和团这股浪头走,还是得顺着洋人的风向飘呢?

这个问题,如同一个无解的谜团,萦绕在慈禧太后的心头。她苦思冥想,却始终找不到一个明确的答案。这个难题,恐怕连最厉害的算命先生都难以算出来吧!

慈禧太后感觉自己就像是迷失在茫茫大海中的船只,四周是无边无际的波涛,而她却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她的心中充满了焦虑和不安,不知道该如何引领清朝这艘大船穿越这汹涌的波涛。

慈禧太后的内心就像被一只不安分的猫所占据,对洋人既惧怕又痛恨。她那双狡黠的眼睛紧紧盯着义和团的人们,心中暗自盘算着:“如果能借助他们的力量,给洋人一些颜色看看,那可真是再好不过了!然而,她又担心义和团会像第二个太平天国一样失去控制,那可就真的要天下大乱了。”

此时的慈禧太后,就如同在钢丝上行走的杂技演员一般,稍有不慎便会坠入万丈深渊。因此,对于剿灭还是安抚义和团,她犹豫不决,左右为难,态度变化之快犹如六月的天气。一会儿想要剿灭义和团,以绝后患;一会儿又寻思着招抚他们,利用其力量对抗洋人。她的想法就像那墙头草,风往哪边吹,就往哪边倒。

然而,当洋人发兵进攻北京的消息传来时,慈禧太后的火气如同火山一般喷涌而出。她心中暗骂:“你们这些洋鬼子,难道真当我是好欺负的病猫吗?”她的情绪瞬间被点燃,仿佛被人踩了尾巴的猫一样,全身的毛都竖了起来。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军机大臣、刑部尚书兼顺天府尹赵舒翘突然站了出来,他的一番话犹如一道闪电划破夜空,让慈禧太后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赵舒翘不紧不慢地说道:“老佛爷,您瞧瞧这义和团,那可是声势浩大啊!要想剿灭他们,可真是比登天还难呐!依微臣之见,倒不如咱们将他们招安过来,编入咱们的清军。如此一来,当他们站在洋人面前时,那威慑力,绝对是杠杠的!”

慈禧太后一听,心中不禁为之一动,她暗自思忖道:“嗯,这主意倒是挺不错的!既能利用义和团的力量,又能让那些洋人见识一下咱们的厉害!”仿佛在黑暗中突然看到了一丝曙光,慈禧太后顿时觉得精神大振,仿佛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

于是,她毫不犹豫地一拍大腿,斩钉截铁地决定道:“好!就这么办!即刻下诏招抚义和团!”说罢,她转头看向大臣们,兴致勃勃地拉着他们一起商议起具体的招抚事宜来,那股子热乎劲儿,简直就像是要操办一场盛大的喜事一样。

大臣们面面相觑,心中虽然各有各的小算盘,但看着慈禧太后如此兴奋,也只好纷纷点头哈腰,表示赞同。然而,他们心里却都在暗暗琢磨着:这出戏,到底该怎么往下唱呢?

在北京的各国使馆里,电报机发出的声音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叽叽喳喳、嘀嘀嗒嗒响个不停。这些电报都是各国发来的紧急电报,内容无一例外,都是要求火速调兵进京,保护使馆,刻不容缓!

使馆里的大使们看到这些电报,心急如焚,仿佛自己就是那热锅上的蚂蚁,只能焦急地团团转。他们心中暗自抱怨:“这清朝政府怎么如此无能,连自己家的‘熊孩子’都管不住,竟然还让我们这些外国人来亲自上阵!”

经过一番商议,各国使馆的大使们决定联合起来,共同组成一支“八国联军”。这支军队的人数不多不少,刚好两千余人,其中包括了来自英、法、德、美、日、俄、意、奥等八个国家的士兵。

为了统一指挥这支联军,大使们还推选了英国海军中将爱德华·霍巴特·西摩尔担任统帅。西摩尔接到任命后,兴奋异常,他觉得自己就像即将参加一场盛大运动会的运动员一样,浑身充满了力量和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