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清芷的名字赫然在列!原来刘伯温在复核时,发现几位才华横溢的考生因名额限制未能录取,特向张无忌请示扩招。
放榜次日,张无忌在奉天殿亲自接见新科进士。当赵清芷以女儿身出现时,满朝哗然。
有大臣当即出列反对:"陛下,女子入仕,有违祖制!"
张无忌却笑道:"朕只说要选拔人才,何曾说过不要女才子?赵爱卿文章朕已看过,确实巾帼不让须眉。"
刘伯温趁机进言:"陛下,臣以为朝廷用人,当唯才是举。昔日花木兰代父从军,今日赵清芷应试中第,皆为国效力,何必拘泥男女之别?"
张无忌颔首:"刘爱卿所言极是。自即日起,科举不再限制女子应试!"
殿中顿时响起一片惊叹声。
赵清芷热泪盈眶,跪地谢恩:"臣女定当竭忠尽智,报效陛下知遇之恩!"
朝堂上的争议并未因皇帝的决断而平息。
礼部尚书郑元勋面色铁青,额上青筋暴起,他上前一步,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自周礼以来,男女有别,各司其职。
女子当以相夫教子为本分,若令其入仕为官,岂不乱了纲常伦理?"
殿中文武百官顿时分为两派,争论之声渐起。
保守一派纷纷附和郑元勋,而革新一派则站在刘伯温身后,支持皇帝的决定。
张无忌端坐龙椅之上,目光扫过群臣,最后落在赵清芷身上。
这位新科进士虽身着女装,却站得笔直,目光坚定,毫无畏缩之意。
"郑爱卿,"张无忌缓缓开口,"朕记得你曾称赞花木兰代父从军是千古佳话,为何今日对赵爱卿中第却如此反对?"
郑元勋一时语塞,随即辩解道:"陛下,行军打仗乃非常时期,而科举入仕乃国之根本,岂可同日而语?"
就在此时,殿外传来太监尖细的通报声:"皇后娘娘驾到——"
众人皆惊,纷纷转身。
只见王月敏身着正红色凤袍,头戴金凤冠,仪态万方地步入大殿。
她虽已年过三旬,却因保养得宜,看起来不过二十七八,眉目如画中带着不怒自威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