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风起长京(下)

何太师当然不会反对上述事项,除了封赏一事,其他三大事项都和自己的利益没有根本冲突,其中组建京军之事,甚至都是自己提出来的,他乐见其成。至于孙稷侠提出来的那几名大员拔擢之事,何太师现在也不必要去反对,因为东南疆域如今都还是隆武朝的前线,他去反对作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重要的是,这还只是个开始,因为谁都知道大菜还没端上来呢,那就是关于楚国公孙稷侠的封赏问题。

单从爵位上来考虑的话,孙稷侠现在已经是国公之爵,再要往上走,那可就是封王了。

按照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国公之爵,已经是对有功之臣的最高酬赏了,即使是开国功臣常遇春、徐达等人也不过如此。当然了,国朝也不是没有异姓封王的先例,不过无一例外都是追封,还没有人可以活着封异姓王。

可人家孙稷侠确实创下了近几十年以来明军战绩之最,无论是歼灭八万清军,亦或是复土三千里,都是提振民心士气、扬我国威的大功之事。虽然说明军暂时无力收复南京,但任何人都无法抹去孙稷侠那璀璨夺目的光辉,在如今长京的士绅官民中,孙稷侠已经有“气吞十万鞑虏”、“大明军神”等诸多美誉和头衔,备受世人推崇。

从这一方面来说,孙稷侠封王,那也无可厚非了。

只是......现在就封王了,那等以后收复南京了怎么封赏?

要真有一天,他驱除鞑虏,收复神京了,又待如何?

所以在朝堂衮衮诸公看来,孙稷侠的封赏问题,实则是一件烫手山芋,谁也不敢妄自开口,就连何太师都在三缄其口,这是一件关乎政治前途的敏感问题。一个不好,得罪的可不仅仅是孙稷侠等一干武夫,还极有可能会让皇帝陛下心生怨怼,这才是最为致命的。

何太师肯定是反对封王的,但现在皇帝都没有开口,他也不会傻到跳出去当这个“出头鸟”。

眼见臣子们都不敢接这个话茬子,隆武帝无奈只好暂搁此事,反正现在孙稷侠等东征大军,还远在千里之外,尚有时间从长计议。

这封赏之事,皇帝陛下也头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