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能够让陈光,一探究竟的机会,来了。
那是一个炎热的初秋之日,这个城市的住建局,向所在地区的所有物业公司,传递了一个通知,说是要大力推广物业的智能管理,并向大家推荐了一个新成立的,外省的科技公司开发的物业管理软件。
当时,乐万家物业公司,是当地唯一,听了这家科技公司的负责人的,对软件讲解的课程的物业公司。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这个结果,却也是各方面的运作后的结果,产生的结果。
首先,不是这个地区的物业人,对这个所谓的智能和新科技的认识不足,相反,对于人力密集型的物业行业,这些老板们太渴望减员增效了,但这种行业,具体的干活的人,少一个都不行,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条帚不到,垃圾不跑。”
那个时候,还没有各种各样的智能机器人,去代替传统的人工。但话又说回来,真的有了那能代替的智能产品,第一性价比如何,是否能在减员的同时达到增效?第二是否能够完全替代?最后,那操作及维修养护这些智能产品的,不还得是人吗?
费那么大的劲,去实现这个不能实现减员增效,不能控制成本,相反会加大投资的项目,这可不是推动物业行业的进步,这是要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么崇高的事情,可不是一个五线城市的物业人,所能理解和接受的。
“有这功夫,这时间,我直接安排个保洁大姐,两条帚就办了事了……”——这是当时的,所有物业人的心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其次,是同为商圈的,这些物业公司的老板,对于当时政策的解读,将这个公司,当成了挂羊头卖狗肉的骗子公司。
那几年,随着国家大量的扶持政策,密集的发布和实施,造成了在那段时间内,一些打着高科技智能的名头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
而这些公司,虽然贴着什么高科技,什么智能,什么数字化的标签,但其本质还是一些传统的行业,起这样的名字,无非不过想得到政策的红利和无息贷款。
这一点,同为商人的物业公司的老板们,心里是很清楚的,甚至有些老板,也在这段时间采用了这样的操作。比如清运垃圾的单项服务,有些老板就依此注册了,一个名为高科技智能垃圾处理的公司。
除了以上对产品不适用,达不到减员增效,提高不了生产力,并且怀疑是骗子公司以外,更重要的,是这次住建局通知的形式。
首先,这次住建局的通知,并非以往纸质的文件的传送,而是以电话的形式,通知了一些规模较大的物业公司。
其次,内容并非行政性的强制性指令,反而更像是一种商业促销。
所以接到通知的,这些物业公司的老板,对此几乎是,没有什么参与的热情与表示。
而乐万家物业公司,成了本市唯一接受并接待,这家做物业管理软件的所谓高科技公司的推广人员,却是龚瑞红刻意的推动和策划的结果。
自上次刘昆平与范建萍来乐万家公司,推行了所谓的改制与改革以来,龚瑞红在这边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龚瑞红在本地的,自己的那个物业公司,规模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也越来越大,使得她能出现在乐万家物业公司的时间,是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