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一个时辰后,所有考生才全部进场。
贡院大门随之下钥!
要等后天下午申时过了,考完第一场,才会再次开门。
此次会试的主考官是礼部尚书陶凯之和翰林院侍讲学士潘廷谦。
张平安听几个同窗和岳父钱侍郎提过,这两人都是坚定的保皇派,也不参与党争,在读书人中名声极好。
他大婚时,这两人还给钱府送过贺礼。
不过隔的有些远,也看不清这两人长什么样儿,只听宣读天子圣谕的声音有些苍老。
但话语沉稳有力,中气十足,极有可能是个严肃性子。
宣读完天子圣谕后,帘官开始一一发卷。
此时天色微亮,已能勉强看清卷面。
不过众人还是在考舍里把烛火点上了,能看的更清楚。
会试的考试内容涵盖四书义、经义、论、制、诏、诰、章、表等科目。
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考中的考生,则被赐予“贡士”称号,其中成绩最优的考生则被誉为“会元”。
只有会试过了,才有机会参加最后的殿试,角逐更高的荣誉。
不过到了殿试,便没有落榜这一说。
所以会试算是科举路上的最后一道关卡。
张平安拿到试卷后,先按照习惯,把卷面从头到尾审视了一遍,发现多数都是州学里夫子讲过的题型,并不算太难。
此时解题思路已经跃然出现在脑海了。
全部看完后,张平安把墨磨好,然后开始提笔答题。
第一道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出自《大学》,是儒家经典中的核心思想之一。
“明明德”指的是彰显自身的光明品德,发扬光大内心的道德光辉,“亲民”则是指将这种光明正大的品德推广到日常生活中,以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和教育他人,达到自我净化和道德提升。
“止于至善”,这是对前面“明明德”和“亲民”的进一步追求,指的是人们应该在道德修养上不断追求,最终达到道德的极致,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人。
这道题目主要强调了个人品德的修养对于社会秩序稳定和谐的重要性。
再结合当下的政治局面来看。
其实很有一些对考生们试探敲打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