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盐场增产

第二日,张平安便带着人去巡视了盐场。

也提前和杨典史等人通了通气,上面可能要加大采盐力度,让他们多招些盐工。

杨典史和主薄对视一眼,有些为难:“大人,现在盐场人手就挺充裕的,平时他们也不忙,这…就用不着再招盐工了吧?!”

张平安闻言停住脚步,皱眉道:“咱们盐场将近有350亩,现有盐槽3085个,卤盐池61个,但灶户才四十来户,晒盐的大概过程我知道,它不比种田,是个精细活,这40来户人老老少少齐上阵都忙得够呛,一刻不得停歇,如果再给他们加大采盐量,你是想让他们累死不成?”

杨典史很想说累不死,都是些下等人,就算累死了也没啥事儿,再重新按律编几家灶户进去就行了。

但看张平安脸色很不好,知道这话是不能说了。

张平安也不想跟这个杨典史关系闹的太僵,不利于开展政务,缓了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才沉声道:“等政令下来了,在沿海村子里面重新招30个成年男丁,按月结钱,至于干多久,看朝廷政策变化。”

杨典史还在垂涎县丞的位置,也就顺坡下驴了,点头道:“行,大人放心,这事就交给下官吧,保管办的妥妥的!”

此时已经开海,海边一片忙碌的景象,在去往盐场的路上,能看到不少船只趁夜出去打鱼刚回来。

还有准备出海采珠的采珠人。

经过杨典史一番解释,张平安才知道,虽然白天是主要的捕鱼时间,但春天和冬天晚上气温较低,鱼类会聚集在温暖的水域,这时候晚上打鱼效果更好,而且可以避开白天的强烈日光,减少对鱼类的惊扰,增加渔获。

所以有些家里比较缺钱,不富裕的人家也会趁夜出海打鱼。

等到盐场的时候,灶户们刚把早上的活儿干完,在轮流吃早饭。

他们是单独住在盐场旁边的村子里,叫灶户村,姓很杂。

因为灶户是有数量要求的,类似于现代的编制,缺数不足后,会重新从附近百姓里抽签强制改灶户籍。

说是抽签,其实多数都是相对比较穷一些的人家在抽。

因为灶户很辛苦,社会地位也很低,更挣不了啥钱,只是勉强温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