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一言定策获圣心,满朝争颂韩栋梁

紧接着,枢密副使章惇也皱眉补充:“郭尚书所言极是!

即便李谅祚被说动,有意对付萧峰,他麾下军队若不听调遣,又有何用?

李秋水执掌西夏朝政十余年,在西夏禁军与铁鹞子中威望极高,军中将领多是她的心腹!”

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质疑,韩琦显得成竹在胸,目光从容地看向二人,一一解答:“郭尚书所虑,老臣早有应对。

派遣使者,自然需秘密进行,绝不可声张;

人选亦需精心挑选——老臣举荐起居舍人苏颂,此人能言善辩,熟悉西夏风土人情,更懂得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必能担此重任。”

“至于章副使担心的兵权之事,”

小主,

他话锋一转,语气中带着几分笃定,“哼,李谅祚虽年轻,却也并非毫无根基。

他毕竟是西夏名义上的国主,这些年暗中培养的宗室亲军与心腹将领,不在少数。

即便不能调动举国之兵,只要能说动他调动部分忠于皇室的兵马,在萧峰前往兴庆府的半路设伏,哪怕只是袭扰萧峰的銮驾,无论成败,都足以在萧峰与李秋水之间埋下猜疑的种子——李秋水若护着萧峰,便是‘胳膊肘往外拐’,置儿子安危于不顾;

萧峰若怀疑李秋水早已知情,他们的联盟便会出现裂痕!”

说到此处,韩琦顿了顿,缓缓抬起头,目光越过众臣,最终落在龙椅上的赵煦身上,抛出了最关键、也最让皇帝忧心的问题:“当然,此计最关键之处,陛下恐怕也已想到——即便李谅祚成功派出大军拦截,又能否真的留下萧峰?”

这正是赵煦最担心的一点!

他猛地攥紧了龙椅的扶手,迫不及待地追问:“是啊!

韩爱卿,那萧峰武功卓绝,堪称非人!

我大宋十万精锐尚且不能挡其锋芒,西夏小国寡民,军队再是悍勇,又如何能抵挡得住那人间凶器?

若只是白白让西夏消耗兵力,却伤不到萧峰分毫,岂不是白费功夫?”

韩琦心中暗叹一声——陛下只知大宋禁军的颓势,却不知西夏铁鹞子的精锐,论单兵战力,未必就比大宋禁军差。

但这话是万万不能宣之于口的,否则便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他面上不动声色,只是缓缓捋了捋颌下的白须,用一种沉稳而带着一丝冷酷的语气说道:

“陛下明鉴,萧峰之勇,确非寻常军队可敌,老臣也从未奢望李谅祚能凭一己之力,阵斩萧峰于西夏境内。”

他话锋陡然一转,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图穷匕见:“此计之妙,不在于‘杀萧峰’,而在于‘驱虎吞狼’,在于‘隔岸观火’!

无论李谅祚成功与否,我大宋都毫无损失!”

“若他侥幸成功,萧峰殒命西夏,自是去了我大宋心腹之患,举国同庆;

若他失败,损兵折将的是西夏,消耗的是西夏的国力,结下深仇大恨的,也是西夏与辽国!”

韩琦的声音越来越高,“届时,萧峰即便安然抵达兴庆府,面对一个因他而内部撕裂、实力受损的西夏,面对一个对他恨之入骨的国主李谅祚,他还能顺利与西夏达成联盟,共抗我大宋吗?”

他重重一揖,掷地有声:“陛下,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此计对我大宋而言,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好!

好一个百利而无一害!”

龙椅上的赵煦闻言,眼睛猛地亮了起来,多日来积压的阴郁仿佛一扫而空!

他越琢磨越觉得此计精妙——既不用大宋出兵,也不用耗费粮草,只需派一个使者,便能搅动西夏风云,将所有的风险和代价都转嫁给西夏,简直就是空手套白狼!

“韩爱卿真乃国之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