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目光灼灼,紧紧盯着郑国,眼中满是对答案的急切渴望,以及对郑国能力的隐隐期许。
“郑国。”
吕不韦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笑容,看似温和,实则暗藏深意。
他微微侧身,面向郑国,缓缓开口道:“大王心系关中水利,得知先生入秦,特率我等前来,一为相见,二为亲闻先生对泾水之见。”
吕不韦这番话,可谓是巧妙至极。
短短一句话,他特意强调了“大王心系”和“亲闻”这两个词,既不着痕迹地抬高了郑国,让他感受到秦王嬴政对他治水才能的高度重视,好似郑国瞬间成了秦国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另一方面,又巧妙地将主导权稳稳掌握在嬴政手中,暗示郑国,这一切皆是秦王的旨意,需对秦王绝对忠诚。
此时,华阳太后的目光,也落在郑国身上,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郑工之名,哀家亦有所闻。
韩国水工,精研河事,确是不凡。只是......”
她话锋陡然一转,视线扫过堆积如山、记录着秦国历代治水成败的档案,继续说道:
“秦国治水,非比寻常小国。耗民力,费国帑,动辄以十数万计。先生可知,此图此册,此间所聚,非仅水脉,更是秦国国本?”
华阳太后的话语如同一根冰冷的针,直指问题的核心,郑国作为韩人,秦国耗费如此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托付于他治水,是否值得?
这庞大的投入背后,又是否暗藏玄机?
随着华阳太后这番话落下,殿内的气氛,陡然变得微妙而紧张。
蔡泽、嬴辉等人屏息垂目,申徒寿更是手心冒汗,大气不敢出,双腿微微发颤,却只能强撑着,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
整个大殿,一时间安静得可怕。
郑国深吸一口气,试图压下心头因华阳太后质疑而涌起的震动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