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九律立信

大秦哀歌 癫叁捯肆 1177 字 5个月前

似在无声诉说着秦国令出必行、取信于民的决心,也仿佛在向郑国承诺,只要他一心修渠,背后自有秦国全力支持。

“先生只管修渠,其余之事,皆由寡人来担。”

闻听此言,郑国的视线渐渐模糊起来。

他想起在韩国时,每修一座堤,都要四处奔走,向那些贪婪的贵族们借贷粮草,才能勉强维持工程推进。

可工程稍有延误,便会被指责为“耗费民力”,遭受各种非议和责难。

此刻,他看着秦王案头整齐摆放的《钱粮账册》和《舆图汇编》时,他心中突然涌起一股明悟。

他终于明白,为何秦人能够让六国闻风丧胆,为何他们的军队如此强大。

秦人不仅在军事上有着严明的纪律和高效的组织,就连治水这般民生大事,他们也能像行军般规整有序,从规划到执行,每一步都井井有条。

“先生可知......”

嬴政微微俯身,低声道,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慨:

“当年李冰修都江堰,有人要断他喉管,百般阻挠;然而,如今先生修渠,寡人不仅不会让你受到任何威胁,还要给你十万民夫,任你调度。

说着,他直起身子,眼神坚定,看向郑国:“烦请先生即刻整理修渠方案,快马送往蜀郡。

先生先暂且安心在水工署任职,往后所需人力物力,寡人无有不从。”

郑国听闻,眼眶泛红,连忙应道:“谢大王隆恩!”

然而,嬴政的话还没有说完,他的指节敲了敲案头:“但有一条......”

“外臣只负责治水,其余之事,一概不问。”郑国心领神会,抬起头,目光坦然,抢在嬴政之前说道。

他望着嬴政眼中跳动的火光,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在汾陉,他第一次见到颍水决堤时的场景:当时洪水肆意摧毁沿途村落,百姓们在浊浪中苦苦挣扎,抱着浮木随波逐流。

那一刻,这惨不忍睹的景象深深刺痛了郑国的心。

也就是从那时起,他便立下誓言,一定要让天下再无饿殍,让百姓免受洪水与饥饿的双重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