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郡被焚毁的村落、被掳掠为奴的百姓、被屠杀的妇孺尸骸,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吕不韦一时语塞,脸色微沉。
“匈奴视我边疆如自家牧场,视我子民为其牛羊,年年犯境,岁岁杀戮。
我大秦若一味忍让绥靖,只图东出,对北疆苦难视而不见,岂非自断臂膀,寒了边关万千将士黎庶之心?
此非明君治国之道,更非强国争雄之途。
与其被动挨打,年年耗费巨资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出击,以攻代守,斩断其爪牙,捣毁其巢穴,夺取其根基。
河套之利,足以支撑此战耗费,更能一劳永逸,永绝北患,护我边民永世安宁,此乃大仁政。”说到这,秦臻的声愈发激昂。
他稍稍停顿片刻,缓了一口气,开始详细阐释自己的构想:
“筑城之后,当移民实边,军民一体,屯田戍守。
将夺取的千里牧场,尽数开垦为我大秦的良田沃土。民即兵,兵即民,平日耕作,战时执戈。此为以农立塞,以战护农。
若匈奴来犯,我军便可依托坚城,坚壁清野,使其抢掠无获,顿兵于坚城之下。
待其久攻疲惫,粮草耗尽,人马困乏,欲撤退之时......我城中精锐骑军便可倾巢而出,追亡逐北。
若其欲渡河远遁,更是我军半渡而击的绝佳战机,必能予其重创。未来......”
秦臻的手指在地图上向北、向东延伸:“便以这三城为根基,不断向北、向东筑造新的堡垒、要塞、烽燧。
点点相连,步步推进。
让草原之上,让匈奴马蹄所及之处,皆有我大秦的城池壁垒。
匈奴人长于野战奔袭,却拙于攻城拔寨。
每攻我一座城池,其伤亡必十倍、数十倍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