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三堂首肯,庙堂定策

大秦哀歌 癫叁捯肆 1204 字 3个月前

秦臻的解答环环相扣,从战略必要性、可行性、时机把握、到战术保障,几乎堵住了所有质疑的缺口。

而后三人眼神交汇,无声地交换着意见。

河套之利,确实令人心动;

廉颇的背书,更增添了分量;

而嬴政坚定的态度,也清晰地传达了他的决心。

所有的质疑,似乎都被那张巨大的地图、那冷酷的蚕食战略、以及廉颇这个名字堵了回去。

良久,华阳太后缓缓开口,语气已然松动:

“若…真能如左庶长所谋划,筑城屯田,步步为营,永绝北患,倒也不失为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哀家,允了……

只是,耗费甚巨,民力维艰,务必慎之又慎。”

“太后忧国忧民,老夫感佩。筑城移民,所需钱粮民夫,绝非小数。”

关内侯立刻接口,看向嬴政,语气坚定:“大王,宗室愿为筑城戍边,筹措钱粮民力,倾尽全力,责无旁贷。当令各封君、勋贵,量力输助。”

最后,吕不韦长长吐出一口气,目光从舆图上收回,落在秦臻脸上。

那目光中包含了审视、权衡、一丝隐晦的忌惮,最终化为一种带着警示的、沉重的认可:“左庶长筹谋之深远,布局之宏大,思虑之周详,临机之决断,令人叹服。

不韦……再无异议。”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了几分,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然,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河套亦非坦途。

望一切,真能如左庶长所谋划那般顺利,莫要辜负了大王之信重,莫要辜负了太后之期许,莫要辜负了宗室之倾力,更莫要辜负了前线将士之热血与边民之期盼……才好。”

这番话,既是妥协,也是将巨大的责任压在了秦臻肩头。

见此,秦臻再次躬身,姿态谦逊而坚定:“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臣自当殚精竭虑,不负大王信重,不负太后、相邦、关内侯及诸公期许。

纵有万难,亦当披荆斩棘,为我大秦,夺此王霸之基。”

.........

翌日,章台宫正殿,大朝会。

当嬴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宣布“发兵河套,犁庭扫穴,永绝北疆之患”的决策时,殿内出现了片刻的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