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量被裹挟、或本身能力平庸但无大恶的普通宗室子弟官员,则依诏罢官后,仅抄没其非法所得,保留其基本家产和原有爵位或降级,由宗正府和地方官吏配合,有序遣返其归原籍。
关内侯、嬴永、嬴辉等明事理的宗室元老和官员,此时发挥了关键作用。
他们亲自出面,安抚这些惶惶不安的宗室子弟,传达嬴政《整肃吏治诏》的精神:“此乃剜除毒瘤,肃清宵小,绝非罪及全体宗室。大王唯才是举,有功必赏。
尔等归乡,非是永弃,乃是涤荡自新之机,当勤修德才,或习文练武,或躬耕持家。
他日若能以真才实学立世,为国建功,大王必不吝封赏,切莫自误,辜负大王一片仁心。”
这番安抚,很大程度上稳定了宗室内部的人心,避免了可能因恐慌而引发的不必要动荡。
许多原本因牵连而被罢官夺爵、遣归返乡的宗室官员,在最初的恐惧过后,反而生出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以及对嬴政“法外施仁”的感激。
他们开始反思,与其不择手段地钻营那虚幻的“高位”,不如脚踏实地,如嬴战、嬴讫那般,去立下实实在在的功劳。
同时,嬴政的《整肃吏治诏》和李斯的《谏逐客书》,被廷尉府和两位丞相联手,由专职书吏日夜誊抄复制,加盖秦王大印,发往秦国各郡县、关隘、军营、集市。
由官吏当众宣读,随后张贴于城门口、市集等最显眼处。
《整肃吏治诏》清晰地阐明了此次清算的性质:
非为屠戮宗室,意在肃清害群之马,整饬吏治,重申秦法“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有罪必诛”的原则。
它强调了对所有秦人一视同仁的原则,并鼓励宗室及天下有识之士,凭才能、军功立足。
《谏逐客书》则如同一篇战斗檄文,以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宣告了秦国的开放包容、唯才是举的基本国策不可动摇。
它不仅是为李斯自己和所有客卿正名,更是对所有效力于秦、或渴望效力于秦的天下贤能之士的肯定和鼓舞。
此文一出,迅速在关中乃至更远的六国士子中流传,引起巨大轰动。
无数曾因嬴肃等人打压排挤的官吏、士子,在看到布告后,或热泪盈眶,或扬眉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