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等禽兽之行,天地不容。
虽天佑大秦,阴谋泄露,魏柔伏诛。
然此等忘恩负义、包藏祸心之举、辱我先王之耻,乃大秦不共戴天之仇。
此仇不报,寡人何以为人子?何以为君?
若不兴兵讨伐,何以告慰先庄襄王在天之灵?何以正我大秦煌煌国威?”
魏柔之事,此刻被嬴政以如此严厉、近乎公开审判的方式在朝堂之上宣告,其震撼力无以复加。
为父复仇,为国雪耻。
这八个字,为即将到来的战争赋予了最堂皇、最不容置疑、也最能凝聚人心的道义基石。
“魏国君臣,上悖天理,下欺人伦,其罪昭昭,天人共愤。
此仇,寡人必报之,大秦之怒,必将焚尽大梁。”
嬴政大手一挥,声音带着雷霆之怒:“王师伐之,乃代天行罚,名正言顺。此战,当使山东六国,知我大秦之怒,明犯强秦者之必诛。寡人决议,起关中甲士,兴王师,伐无道。讨伐魏国,问罪大梁。”
“大王圣明!讨伐无道,问罪大梁!”
武将班列中,早已按捺不住战意的蒙骜、桓齮、麃公、王翦等率先昂然出列,声震殿宇。
紧接着,隗状、芈启、李斯等文臣重吏亦齐声应和。
朝堂之上,对山东列国压抑了多年的战争渴望,瞬间被点燃。
嬴政微微抬手,压下声浪,开始点将:
“上将军蒙骜。”
“末将在。”
“寡人命你为伐魏主将,总揽全局,统十五万关中精锐,十万辅兵,出函谷,伐魏,剑指大梁。”
“末将领命,必率虎狼之师,荡平魏土,扬我国威。”
“左更桓齮。”
“末将在。”
“寡人命你为伐魏副将,辅佐蒙老将军,统前军锐士,为大军先锋。”
“喏!末将愿为大军前驱,遇城破城,遇阵摧阵。”
“上将军麃公、右庶长王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