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岁月不改,吾即历史

山中阁楼,此时三两人影。

阁楼院前,树荫之下,一面色煞白的童子昏迷不醒,气若游丝。

祝英台一身青色道袍,戴士人幅巾,样貌分不清男女。

梁岳盘坐树下,闭目调息,运转内功。

“孩子什么情况?”祝英台只是看了一眼,便得出大概结论,最后确认一下。

游历数年,梁岳亲身教导之下,医道本领不亚于当初的葛洪。

“呕吐不止、脑袋发热……”达官贵人忧心忡忡。

祝英台拿出三枚丹药,两副药剂。

“每日服用一枚青柳丹,一副退热帖即可恢复。”

“多谢碧游神仙!”贵人连连感谢,随后又说道,“药钱多少?”

祝英台看了一眼男子的衣着,瞬间定出价格,笑道:“五贯一副,一共二十五贯。”

贵人连忙叫下人拿钱过来。

骊山碧游仙人特点就是“看人下菜”,谁的衣裳华美,便会开口要高价。

所获钱财从来不私藏,而是赠予山下穷人。

名声正是因此而来。

名士们反而争相攀比谁的价钱更高。

不远处,寇谦之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青柳丹……南方口音……难道是葛家人?”

待人全部走完,寇谦之这才上前求见。

“在下寇谦之,字辅真,敢问二位何方人士?”

“原来是寇谦之。我叫灵宝,她是碧游。从会稽而来。”梁岳懒散起身,隐居深山日久,无关的礼节没必要费力。

“会稽?阁下可认识梁岳?”寇谦之眼前一亮。

夫妻两人对视一笑,梁岳说道:“我就是梁岳。”

“阁下是大名鼎鼎的梁山伯?”寇谦之惊讶地望着此人。

“不是我还有谁?不过,在下哪来的大名鼎鼎?”

梁岳一头雾水,自己什么时候在北地扬名了?

寇谦之看出梁岳的疑惑,解释道:“当年葛洪前辈游历关中向我们讲道,曾提起阁下,关中学过青柳丹的方士都知道阁下的名字。”

时至今日,他才知道梁岳的道号叫灵宝。

“原来如此,葛洪前辈当年仙逝何处?”

“华山,不过葛洪前辈遗骨已运回句容。”

寇谦之通常在嵩山修行,这次准备前往华山,路上顺道拜访方士,结果见到了熟人。

“对了,葛神仙有件东西留给你,他说将来你自会来拿。”

“何物?”梁岳有些好奇。

“不知,贫道埋在华山。”

梁岳看向祝英台,说:“英台,去华山一趟?”

“随你。”

祝英台表示无所谓。

之后,两人收拾东西下山,走之前,梁岳一把火烧掉阁楼,看着火灭才离开。

山下,此时有一伙车队前来上山。

“你们谁是灵宝道人?”

马车下来一个面色阴柔的太监。

“圣上有疾,邀二位前去看病。”

“阁下请说症状,无须过去。”

太监简单说了一下症状。

梁岳拿出三枚赤红丹丸,说:“此乃十全大补丸,只需服下一枚,即可恢复如常。”

太监将信将疑接过丹药,随即带人离开。

御医一般都是直接控制起来,但梁岳夫妻两人名气太大,在羌人之中也有威望,因此太监不敢造次。

三人步行下山。

寇谦之有些好奇,道:“这枚丹药真有阁下说的效果?”

“里面有一味奇毒,此毒无色无味,服下之后,百病皆消,半年之内必然暴毙。”

寇谦之沉默片刻,随后才说:

“姚兴礼贤下士,崇尚汉学,不应有此待遇。”

梁岳说:

“非也,苻坚也好,姚兴也罢,不过是胡虏君主,出身决定了他们必须以小族凌大族。”

“胡虏扩张时礼遇汉人,若是一统天下,必定压制汉人。”

胡虏仁慈也好,残忍也罢。取决于他们目的是蚕食,还是鲸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