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慧澜用手背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白了杨军一眼说:
“谁稀罕你去拜年,我把你回北京的消息告诉了你的苏妈妈。苏妈妈不信,这才又跑来看你,你和苏妈妈解释吧”。
还没等邵慧澜把话说完,苏萍又着急的把话抢了过来,说道:
“孩子,你父母真的要是被释放。那你得回去,苏妈妈不拦着你。早去早回,把你的父母接回家,一家人团团圆圆的过个春节。过完春节你再回来,千万不要耽误学习。前几天我听余怀保书记说,你们这批六九届的干部学生。要提前毕业,学期提前一年,明年8月份就要往下分配。因为现在北大荒好几个农垦师都在扩建。都在开垦新的荒地,急需一大批农垦干部。你们六九届的这批学生正好赶上了。明年争取分个好的单位。我已经和于怀宝书记。李重明校长打过招呼。分配的时候他们会考虑你的”。
杨军听了苏萍的话,感到很突然,之前他没有听说过他们这届学生要提前毕业分配。
听了苏萍的话。他也在为自己的未来考虑。之前,他懵懵懂懂的来北大荒插队。只是摆脱当时的环境,适应国家的形势。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自从经历了和梅怡那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后。他才发现自己很脆弱。他要变得坚强起来,在北大荒干出一番成绩来给梅姨看。来干部学校读书,只是他迈出人生的第一步。
杨军觉得这步棋是走对了。杨军从来不掩饰自己!
想到这儿,杨军握住苏萍的手,激动的说:
“苏妈妈,等过完春节,把我的父母安顿好后,我就回来。这次期末考试的成绩不很理想,下次我一定考个全年级的第一。
苏萍和邵慧澜都笑了。
这时车站的大喇叭响了起来。
“旅客同志们,开往哈尔滨的157次列车马上就要进站了,请旅客同志们检票进站,
杨军知道该和苏妈妈邵慧澜说再见的时候了,他转过身来和苏萍、邵蕙澜拥抱了一下,转身就要走。
苏萍又把杨军叫住,说:
“孩子,你等一下”
说罢,苏萍从身上掏出一沓钱来,递到杨军的手里说:
“孩子,妈妈知道你身上的钱不多,就干部学校的那几个钱,也只够你生活用,你把这200元带上,回到北京,用钱的地方多了。你父母刚被解放,也不可能补发工资,就用这些钱救救急吧”。
杨军看着苏妈妈递过来的钱,想接又不好意思接,他确实需要这笔钱。
干部学校的学生每月只补助20元钱。
刚好够他的生活费用。杨军现在身上只有50元钱。
那还是梅怡上次从邮局给他寄过来的,他一直没舍得花。
他寻思着,有这五十元钱,够他回北京张家口的路费了,回到北京。
有父母,有爷爷奶奶。还有从小到大的同学和朋友。他就不愁了。
苏萍见杨军站在那儿迟疑,便把钱塞在杨军的手里,生气的说:
“这孩子和妈妈还客气?你要是不拿,妈妈可真的生气了”。
杨军的脸红了一下。把苏萍递过来钱接了过来。
火车站的喇叭又一次响了起来。
邵慧澜把杨军放在地上的提包拿了起来,递给杨军说:
“杨军,你走吧,列车进站了”。
杨军和苏萍邵慧澜拥抱了一下。
接过邵慧澜递过来的提包,转身向检票口走去。
哈尔滨开往北京的457次列车,是腊月二十八的早上到达北京永定门站的。
临近年底,北京的气温降得很低。
经历过北大荒严寒的杨军倒不觉得北京有多么的寒冷。
马上就要过春节了,北京永定门站的人很多。
杨军下车后,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火车站附近的公交车站。
他要赶开往昌平小汤山的劳改农场的公交车,。看今天能不能把他的父母亲接了出来。
当98路车把杨军送到劳改农场时,已经是上午十点了。
劳改农场接待杨军的是一位戴眼镜的中年汉子。他自称姓刘。人们叫他刘干部。穿的一身六九式的公安制服,长得很面善。
但说起话来却很蛮横。
他见杨军一副知青的打扮。猜杨军是个知青,有点瞧不起杨军。冷冷的对杨军说:
“劳改农场接到文革小组副组长杭深同志的电话,同意杨奋斗和他的妻子回家。由首都师范大学红卫兵继续监督他们。但年前他们是回不了家。因为劳改农场办理释放的手续的几个科室都放了假,你过了年,等他们上了班再来接你的父母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听了刘干部的冷冰冰的几句话。杨军肺都气炸了。
他把手中的提包重重的往办公桌上一放,大声的说道:
“既然劳改农场接到杭深同志的电话,同意释放!为什么不早点把人给放了。你们知道过年和亲人团圆?
劳改农场被你们无端关押的人,就不懂得和他们的亲人团圆了吗”?
杨军铿锵有力的几句话,把劳改队的刘干部说的恼羞成怒,刚才还和善的脸颊,一下子变得狰狞了起来。
他用手指敲打着办公桌大叫道:
“你是个知青吧!你在哪个公社插队下乡?我要向你所在的公社革委会控告你。你竟敢说无产阶级对牛鬼蛇神的专政是无端关押。
这是政治立场的问题。你这是对无产阶级专政的严重不满。你和你老子一样的反动”。
杨军听刘干部歇斯底里的吼叫。听着他对自己的侮辱,他的火腾的一下子就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