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改革之潮起

第185章 改革之潮起

暹罗和缅甸战事落下帷幕,大明共和国的版图急剧扩张,新纳入的区域犹如未经雕琢的璞玉,散发着无限潜力,却也亟待精心打磨。为了稳固对这些地区的控制,使其彻底融入大明共和国的发展脉络,一场全方位的变革在暹罗、缅甸以及曾作为藩属国的朝鲜迅速拉开序幕。考虑到朝鲜深厚的历史文化与独特的地域特征,大明共和国将朝鲜改制为高丽省,全面实行与大明共和国同等的政策,开启了融合发展的崭新华章。

在行政体系深化建设上,大明共和国除了构建完善的地方政府机构,还大力推行官员本地化与中央化的融合策略。在高丽省的首府平壤,年轻的官员金世基被选中参加大明共和国行政管理体系培训。金世基出身于平壤的一个传统士绅家庭,家中藏书丰富,自幼接受传统高丽文化的熏陶,那些古老的诗词、家族传承的礼仪规范,在他心中种下了对本土文化热爱的种子。然而,他生性活泼,好奇心旺盛,常常在街巷中听往来的商旅讲述外面世界的奇闻轶事,对未知充满了向往。

培训的第一天,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坐满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官员。台上,来自大明共和国的资深讲师条理清晰地阐述着先进的行政管理理念,从高效的决策机制到细致的民生保障措施,每一个观点都如同一束新的光芒,照亮了金世基的认知。他全神贯注,手中的笔不停地在纸上舞动,记录着关键要点,眼睛里闪烁着兴奋与思索的光芒。

课后,他迫不及待地找到同样在认真做笔记的来自暹罗的坤猜和缅甸的吴敏觉。坤猜身材健壮,有着暹罗人特有的热情与豪爽,他的部落位于暹罗的山区,一直面临着资源分配不均和发展受限的问题;吴敏觉则显得较为沉稳内敛,长期在缅甸官场任职的他,深知国内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改革之路困难重重。

金世基激动地说道:“这和我们以往的治理方式太不一样了,以前处理政务更多依据的是传统惯例,很多时候缺乏科学规划,效率也不高。而现在这些理念如此系统科学,从政策制定到执行都有一套严谨的流程,我能感觉到,这些真的能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好。”

坤猜用力地点点头表示赞同,眼神中透着思索:“是啊,我在想,回到暹罗后,我们部落的管理一直比较松散,家族之间为了资源时常产生矛盾。怎么把这些理念运用到部落管理中,建立更公平的资源分配机制,让部落更有秩序和活力呢。”

吴敏觉却微微皱起眉头,有些担忧地说:“可是,我们国内的那些势力,像缅甸的一些世袭贵族和宗教上层,他们掌控着大量资源和权力,会接受这些新东西吗?他们习惯了高高在上,享受特权,肯定不想失去现有的地位和利益,改革推行起来必然会遇到很大阻力。”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全然没注意到窗外天色渐暗。此后,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认真学习,课余时间也常常聚在一起,结合各自国家的实际情况,深入探讨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未来的工作中。他们分享着彼此国家的风土人情、政治生态,在交流中拓宽了视野,也更加坚定了推动变革的决心。

定期组织这些官员到大明共和国核心区域交流学习,亲身感受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成果,使其在回到本地任职时,能成为传播大明价值观与治理模式的种子,从行政管理层面逐步渗透大明的影响力,让新控制区在政治架构和运行逻辑上与大明共和国趋于一致。

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港口开放与招商引资工作同步推进。曾经封闭的港口如今敞开大门,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船。在暹罗的曼谷港,烈日高悬,码头工人颂猜忙碌地装卸货物,他的皮肤被晒得黝黑,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顺着脸颊不停地流淌,滴落在脚下的木板上。他一边擦着额头豆大的汗珠,一边对同伴阿南感慨道:“你看这些商船,一艘艘满载着货物进进出出,带来的可都是财富啊,咱们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以前咱们收入微薄,一家人过得紧巴巴,孩子上学的学费都凑不齐,现在有了这份工作,生活有盼头了。”阿南笑着回应:“是啊,听说以后还会有更多工厂,到时候咱们的机会更多,说不定还能学到新的技术,以后自己也能当老板。”两人眼中满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