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大明产业革新浪潮

第187章 大明产业革新浪潮

在大明共和国国力蒸蒸日上的时代,对缅甸和暹罗的掌控逐步深化,这不仅是领土的拓展,更是经济与文化融合的新契机。王浩,这位肩负探索使命的开拓者,深入缅甸和暹罗的广袤土地。他身形矫健,目光如炬,在密林中穿梭,心中满是对未知资源的期待。

“这一趟,定要为国家寻得发展的新契机。”王浩暗自思忖,汗水湿透了他的后背,却浇不灭他眼中的炽热。终于,他发现了漫山遍野的野生橡胶树,以及那一片片适宜种植的肥沃土地。这一发现让他欣喜若狂,兴奋地自语:“找到了,终于找到了!这些橡胶树,将是大明工业腾飞的关键。”

在王浩的积极推动下,缅甸和暹罗各地政府迅速响应。官员们紧急召开会议,商讨如何有序开展橡胶树的提炼和种植工作。一位缅甸官员激动地说:“这是我们发展的大好机遇,一定要配合大明,把橡胶产业做起来!”很快,在合适的地点,一座座橡胶厂拔地而起。看着忙碌的建设场景,王浩心中满是成就感:“不久之后,这些橡胶就能运往国内,为大明的工业注入新的活力。”

共和国科学院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如获至宝。院长亲自下令召回正在外地指导铁路技术建设工作的武金。武金接到通知时,心中虽对未完成的铁路工作略有不舍,但一想到新的科研任务,又充满了斗志:“能参与如此重要的科研项目,是我的荣幸,一定要全力以赴。”

武金匆匆赶回科学院,与周院长会合。周院长拍了拍武金的肩膀,说道:“这次任务艰巨,但我相信我们的团队。橡胶资源难得,我们要让它发挥最大的价值。”武金坚定地点点头:“周院长放心,我一定和大家齐心协力。”

武金与周院长带领团队成员日夜坚守在实验室。他们反复研究橡胶的特性,尝试各种配方和工艺。“这个比例再调整一下试试。”武金一边记录数据,一边对助手说道。无数个昼夜过去了,实验室的灯光从未熄灭。终于,他们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款空心橡胶轮胎。那一刻,整个实验室沸腾了。武金眼中闪烁着泪光,激动地说:“我们成功了!这将是改变世界的发明。”

基于这款创新轮胎,更为轻便的蒸汽汽车也横空出世。这一重大消息迅速汇报到决策层,高层们意识到这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绝佳契机。于是,指令下达给林思琪,让她准备一场盛大的记者招待会。林思琪接到任务后,深感责任重大:“这场招待会关系到蒸汽汽车的推广,必须做到尽善尽美。”

招待会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国内的记者们早早地来到现场,架起了科学院最新研制的第一代相机。这相机整体是木质方形箱体,看起来颇为厚重,需要安置在三脚架上才能保持稳定 。它的镜头是一块精心打磨的凸透镜,旁边设有一个简单的快门装置,通过旋转镜头周围的金属环来调节焦距,旁边还配置了一个简陋的取景器,方便摄影师确定拍摄范围。尽管操作步骤繁杂,且曝光时间较长,但这并不影响记者们对记录这一重要时刻的热情,他们眼神专注,时刻准备着,要将“致远号”蒸汽汽车发布的瞬间永久定格。海盟组织成员国的政府代表、商界名流也纷纷入座,他们交头接耳,对即将发布的新产品充满期待。“这次大明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呢?”一位外国代表轻声说道。

外交部发言人石春丽优雅登场,她身着剪裁得体的淡蓝色职业套装,凸显出婀娜多姿的身材。精致的妆容展现出她的干练与美丽,一头乌黑的长发整齐地束在脑后,更显清爽利落。石春丽深吸一口气,心中虽有些紧张,但多年的外交经验让她迅速镇定下来。她自信地走向讲台,向众人介绍了这款最新的蒸汽汽车——“致远号”。

“‘致远号’蒸汽汽车具有诸多优势。它采用了创新的空心橡胶轮胎,大大提升了行驶的平稳性和舒适性。在时速方面,可达每小时30公里,远超马车等传统交通工具。车内空间宽敞,能够轻松携带6名乘客。这是一款划时代的产物,将全面替代马车、骑马等出行方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石春丽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回荡在会场。

此言一出,会场内顿时一片哗然。记者们纷纷按下手中相机的快门,尽管第一代相机反应迟缓,可此起彼伏的“咔嚓”声依旧不绝于耳。一位商界名流惊叹道:“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大明的科技实力令人敬畏。”

石春丽退到一旁后,我从讲台席正中间站起身,走到话筒前。我看着台下期待的目光,心中满是自豪:“为推广‘致远号’蒸汽汽车,中央政府将牵头进行量产,并鼓励民营企业、外资引进技术升级改造后进行出售,同时允许相关技术和产品出口。这不仅是为了促进国内经济发展,也是希望能让更多人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