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爱情”这个词本身。
对于“爱”这个宏大、包容、仿佛自带圣光的字眼来说,“爱情”是否听起来就让人下意识地眉头一皱?
感觉在偌大世界、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宏图伟业面前,“爱情”是否显得太过渺小、太过私人、甚至……太过“俗气”了?
“爱情”的重量,又怎么能与那更为崇高、更为普世、象征着无私与奉献的“爱”相提并论呢?
后者如同支撑天穹的巨柱,前者却像是依附其上的藤蔓,似乎天生就矮了一截。
如果一个人在现实世界中,坦诚地说自己毕生的追求就是“爱情”,那么大概率会被贴上“恋爱脑”的标签吧?
随之而来的,会是一系列带着贬义和轻蔑的评价,如同无形的枷锁,将这个词牢牢钉在世俗评判的低洼之地。
甚至,如果一个故事的终极主旨被定义为“爱情”,似乎天然就比那些讲述拯救世界、攀登权力巅峰或追求无上力量的故事,低了一等。仿佛其价值与深度,天生就带着某种局限。
久而久之,“爱情”这个词,仿佛沾染了某种难以启齿的羞耻感。
它变得小心翼翼,变得需要包装,变得在郑重场合难以坦荡说出。
人们更愿意谈论“责任”、“理想”、“大爱”,却羞于承认内心那炽热而纯粹的、只为一人跳动的情感。
那么,错的真的是“爱情”本身吗?
还是那些假借“爱情”之名,行苟且龌龊之事以满足一己私欲的人?
或是那些将“爱情”工具化,用以教化规训、编织牢笼的所谓“道德”?
亦或是那些从未真正理解其分量,便轻易将其贬低、污名化的傲慢与偏见?
*
艾尔海森那声“谜底是‘爱情’”的回答,却带来一片死寂。
没有质疑,也没有赞同。
空气仿佛凝固了,以及几道的意味不明目光。
“请将代表谜底的代物,放入‘圣裁天秤’。”纳西妲的声音打破了这片沉重的寂静。
她没有直接评判答案的对错,而是依照规则,推进着仪式的进程。
就在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艾尔海森身上,猜测着他会拿出什么的物件时……
艾尔海森,没有走向天秤,也没有去翻找什么。他脚步沉稳,方向明确,径直走到了还僵立在廊柱阴影里的旅人面前。
在旅人茫然的注视下,艾尔海森没有任何预兆地俯下身,一手穿过她的膝弯,一手揽住她的后背。
“嗯?”旅人只觉身上一轻,视野骤然拔高,双脚瞬间离地。
她难以置信地低头看向这个突然抱起自己的人。
啊!
艾尔海森!你又在搞什么?
这里可是净善宫!对面是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