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讨论,最终决定由邹水金、邹建民以及潘德萍三人负责送亲。
由于外婆离世过早,在邹建民还是婴儿被抱在怀中的时候,外婆便已撒手人寰。
家中事务全由潘德红一人操持,她的两个哥哥早已分家和父亲分开生活,只有她与小妹及父亲相依为命。
后外公是一名身经百战的老红军战士,年轻的时候,他来到了际头山,成为了这里的赘婿。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选择,是因为邹建民的亲生外公外出经商时遭遇不测,离开了人世。
于是,外公便前往际头山入赘,并在此地诞下一子,取名付正元。之后,一家人搬至光路村,重新安家落户。
后外公姓潘,付正元被过继给际头山的外公,以延续家族香火,因此改姓付。
他与姐姐付晒花同姓,但两人却是同父异母。
潘德红聪明伶俐、勤劳能干,无论是家务事还是外事都处理得井井有条。甚至连自己的婚姻大事以及聘礼等细节,也全由她自己做主。
婚礼的前一天晚上,她激动得几乎彻夜未眠。第二天天还没亮,她就早早起床,开始忙碌地操持着各种事务,全心投入到自己的婚礼筹备之中。
迎亲的队伍终于到来了。潘德红亲自仔细检查了彩礼,但很快就发现红包数量不对。她当机立断,让迎亲的人把东西挑回去,表示这个婚不结了。
在客家人的传统习俗中,结婚前女方通常会向男方索要彩礼和红包。而男方往往会故意少给一些,能省则省。如果女方不主动索取,他们就算是占到了便宜。这种独特的风俗习惯,一直流传至今。
女方勒索厉害,这充分说明了女方将来嫁入男方家门之后,必定会成为一名善于持家、掌管事务的好媳妇。
前来接亲的人看到这一关实在过不去,无奈之下只能老老实实地将彩礼红包递给了潘德红。潘德红接过红包后,请他们进屋坐下,并沏上一壶热茶。
热腾腾的茶水被端上了桌,但想要喝到这杯茶可不容易,还需要再支付一份端茶红包才行。不然的话,没有茶喝可就太丢面子了。于是,接亲的媒人急忙又掏出一个红包交给了潘德红。
当鞭炮再次响起的时候,酒席正式开始。然而,这里还有一个敬酒红包,如果不给的话,可能会惹来不少麻烦。为了避免被灌醉,接亲的人索性提前把红包交了出去。
鞭炮声再次响起,催促着新娘出门。这时,潘德红开始了哭嫁仪式。由于外婆离世较早,所以首先由几位哥哥嫂嫂带头,女人们抱成一团痛哭流涕。
此时此刻,潘德红不禁悲从中来,她想起了母亲去世后的日子。
这个家全靠她一点一滴地操持,直到两个哥哥相继成婚,如今自己也要出嫁了,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酸楚和痛苦,泪水如决堤般涌出,让她难以自持。
哭嫁仪式终于结束,新娘身着一袭红色喜服,坐上了那辆破旧的拖拉机,直奔夫家所在的茹山自然村而去。
从潭头大队光路小队到唐林大队茹山方家小队,足有四十多里地之遥,而且其中光是需要徒步爬山的路程便长达七里有余。拖拉机一路颠簸,最终停在了山下的塘林大队。接下来,他们必须靠双脚翻山越岭才能抵达目的地。
此时天空正飘着鹅毛大雪,道路湿滑难行,更别提还要攀爬那有着十八道弯的陡峭山坡路了。
由于路途遥远且地形复杂,所以并未请来轿夫抬轿。
按照客家人的传统习俗,新娘子在尚未踏入婆家大门之前,双脚绝不能着地。
然而,面对如此恶劣的天气和崎岖的山路,让人背着前行显然并非易事。
于是,新娘子潘德红毅然决定下地行走,但她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条件:“下地走路可以,但得给我红包!否则,我可就要回头啦!”
接亲队伍中的众人无奈之下,只得乖乖交出红包。毕竟,谁也无法承受背着新娘子在这冰天雪地、山路崎岖的环境中艰难跋涉的苦差事。
到了山顶之后,众人又前行了一段路程,新娘子潘德红却突然停下脚步不肯继续前进了。
原来啊,之前上山的时候已经给过爬山红包了,但现在这段平路的走路红包还没拿到手呢!
负责接亲的队伍看了看时间,觉得还很充裕,便故意拖着不想给这个红包,想着能省一点是一点嘛。
“红包不给我就回头!”潘德红发火了,她觉得自己受到了戏弄,二话不说,抬起头来转身就往回走。
这一下可就热闹了,双方拉拉扯扯,一个坚决要回去,一个好言相劝就是不让走。就这样僵持了一个多小时,场面还是没有任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