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昂自尽,用意有三。
保全家人。
保全孙清源和王长博。
保全自己的名声。
但那人既然从去年秋闱就盯上了他,又怎会轻易让计划失败呢?
你刘昂一死了之没关系,你的妻子还在,她可以替夫申冤啊~~
于是便有了李双儿督察院前喊冤,引来百姓争相围观,害的孙清源、王长博入狱,朝廷上下严查科举舞弊一事。
李双儿签字画押后,就被押了下去,等待秋后问斩。
因她是孤儿,且孩子已过继他人,所以从律法上讲,没有可以株连的家人。
孙清源和王长博被无罪释放,刘昂之死与科举舞弊,全都与他们无关。
洛小苒让人把消息在整个京都散播开来,杜绝了以后有人拿此事做文章,诟病两人的可能。
李双儿供词中的那位神秘人,竟然能接连拿到秋闱和春闱考题,简直视朝廷法度于无物,视万千读书人的寒窗苦读于无物!
刑部、大理寺、督察院多方位排查,先从内部揪出了泄漏考题的官员,顺带发现了一些被考生贿赂的官员,又牵连了许多冒籍考生……
总之是拔出萝卜带出泥,一时之间,大批官员被削职流放、抄家斩首,许多考生成绩作废,按律处置。
经查,礼部尚书云天影没有参与或包庇舞弊的行为,但他作为科举考试的最高行政官员之一,免不了一个失察之罪,喜提罚俸大礼包。
而那位找上刘昂的神秘人,也在一个官员的招供下,被逮捕归案,等待他的是平息民怒的凌迟之刑。
另外从李双儿的证词中,这位神秘人似乎提前知晓庶常馆会在那日倒塌,借此为刘昂与孙清源、王长博交好,制造机会。
只是上了十八道大刑,神秘人仍旧坚持此事只是个意外,天启帝也就示意就此作罢。
风波平息了,完成师父交代任务的墨清,不想在京都多待,向天启帝请辞后,便要离开。
天启帝也想效仿当年的惠宗,留下墨清做帝师。
奈何墨清志不在庙堂,且他是天下所有读书人心中德高望重、地位超然的存在,天启帝也不能强留。
天启帝提出百官相送,也被墨清婉言拒绝。
来时悄无声息,走时也无需兴师动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