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他将吴县交由我们镇守,他却移师城南水营,分明是对我们有所提防,一旦有个风吹草动,我料他随时会乘船渡江,逃往会稽郡。”
“与其如此,倒不如等到玄德公大军前来,我们临阵献城归降,交由玄德公来收拾他便是。”
顾雍想想也对,便点头称是。
两人商议已定,入夜时分,顾雍便趁夜出城,带着归降的诚意,星夜兼程北上去面见刘备。
…
吴县以北三十里,御亭。
具区泽(今太湖)东岸,近五万余刘军士卒沿湖岸扎营,以方便就近汲水。
中军大帐内。
顾雍已面见了刘备,献上了陆逊的亲笔书信,表明了他们诸豪姓归顺的诚意。
“陆伯言这一次的归降,应该不会有假了吧。”
刘备端详着手中书信,心中虽有欣喜,却并未轻信,仍存在警惕。
陆逊顾雍等手握六千余山越兵,乃是孙权所剩一万兵马中的精华所在。
这支兵马若是倒戈,等同于江东最后的抵抗力量,就此土崩瓦解。
荡灭孙权,可以说是摧枯拉朽。
吴郡会稽郡,不出十日便可拿下,江东全境就此尽数收复!
这样的结局,自然是值得欣喜。
不过鉴于当初陆逊曾诈降的“前科”,刘备还是多了个心眼,这一次没有选择轻易相信。
“伯言当日诈降玄德公,亦是慑于孙氏威势,为保陆氏一族,不得不为其所用。”
“然则周瑜也好,孙权也罢,皆视我们江东豪杰如蝼蚁草芥,可随意杀戮牺牲。”
“伯言与雍等如今已幡然省悟,不愿为孙权这等寡廉鲜耻,不仁不义的昏主愚忠陪葬!”
“这一次,雍愿留下来做人质,愿以项上人头担保,伯言和雍等乃诚心归顺于玄德公也!”
顾雍一脸诚恳的慷慨表态,言罢向刘备深深一拜。
刘备脸上疑色渐消,显然已为顾雍的诚意打动,目光又望向了萧和。
萧和一笑,微微点头。
似诸葛亮,关羽和张飞这种,仅凭刘备人格魅力,便愿舍身投奔者,皆竟是少数。
多数人归顺与否,还得要审时度势。
当年孙权实力尚强于刘备,陆氏一族的生死,还都握于孙权手中,陆逊的归降乃是逆势而行,自然疑点极大。
可现下孙权覆灭已成定局,陆氏族人又不再受孙权威胁,这种形势下,陆逊的归顺便是顺势而为,自然是合情合理。
萧和当然也就没理由再怀疑。
见得萧和也确认陆逊归降真心,刘备心中疑虑遂烟销云散,当即欣然起身上前,将顾雍扶起。
“伯言和你们的苦衷,备岂会不明白,前尘旧事不提也罢,就让它过去吧。”
“备收取吴郡会稽郡还是其次,得伯言和元叹你们这些江东豪杰归附,才是最大的收获!”
“元叹,你也不必留在这里做什么人质,你只管回吴县转告伯言,备期待着与他再次把酒言欢,纵论天下大事!”
刘备拍着顾雍肩膀豪然笑道。
顾雍如释重负,一脸欣喜的慨叹道:
“伯言所说果然没错,玄德公有高祖之风,气量胸襟远胜孙权百倍,实乃真明主也!”
“我顾雍和江东众豪杰,终于得遇明主也。”
“主公在上,请受我顾雍一拜!”
说着顾雍再次长身一拜。
刘备哈哈一笑,忙将顾雍扶起,少不了一番抚慰。
接着便叫在帐中摆下酒宴,为顾雍接风洗尘,顺道询问吴县现下的形势。
“孙权对我们应该是也起了疑心,故令我们率山越兵移镇吴县,自己却率四千嫡系,退至了城南水营,一旦有风吹草动,便可渡松江南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