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朝堂

之后,陈余手下的匠人们又用猪毛做出了手工的牙刷 ,东西没有五福临门的精致好看,但是胜在价格便宜。

香皂,五福临门里一块一百文,惠民杂货铺才卖三十文;牙刷,五福临门里的卖二十文一支,惠民的工匠们用猪毛和木棍做的,成本低,才卖五文一支!

很短的时间里,古田镇上倒卖惠民杂货铺里低端仿造品的小贩暴增!

盛淮安很快就又设了监市房,专门监督核查古田镇所有的商铺和市场交易,同时,在离镇子二三里地外,圈地建了骡马市,骡马市的繁荣,大大启发了摊贩们的思路, 小贩们顺势扩大了销售范围,开始向着其他州城府县辐射 。

惠民生意火爆,对五福临门并没有多大的影响。

有钱的,讲究的人,指定要用五福的物品也是大有人在的。

比如赵乡绅家里,从来只用五福的东西,从来不去惠民。

赵德觉得,惠民卖的东西太糙,那是下等人用的, 五福的东西,才适合他这种读书人兼侯门岳父的身份,当然,也才适合他矜贵的贤婿江监军使用。

和赵乡绅想法接近的,古田镇上不多,但是旁边镇子、县城、州城,各处都有,所以,出了一批精明的,比如赵攀,就专在五福进货,往周边的州城去送。

他在方圆几百里行商多年,手里有不少的老商户,大都是在当地很有客户基础的老店铺 ,他给这些店铺供货,获得了丰厚的收益。

古田镇隐隐有成为附近几个州城的商业中心的趋势,随着古田镇商业活动的繁荣,人口也急剧增加。

建造好第一批小院子,优先分给了开荒屯田、制作农具、和表现突出的工匠们,篾匠、木匠、瓦匠、铁匠、凡是有一技之长的能人,一人一个院子,可以回家乡把家人接过来住。

第一批匠人们的家眷搬到古田镇上,住进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的小院,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他们发现,在古田镇不仅吃得好、住得好、用得东西好,最明显的是,在古田镇太好赚钱了!随便倒卖些东西,一个月赚个三五两银子都很常见。

要知道,若是在村子里,一年下来,也未必能落二两银子啊!

随即,有人开始往家里捎信,让他们来古田镇,找赚钱的门路,发财致富!

古田镇里的人, 越来越多。

为了管理这些古田镇的新居民,大将军特意在镇子上又设置了户房,管理户籍,至此,古田镇上,户房、税房、捕房、工房、监市房、都有了。

工房和监市房归陈余管,其他几房都是宋季唯在管,宋季唯做了古田镇,第一任的镇长,他这个镇长,比附近县城的县太爷还忙!

慢慢的,有外地嗅觉敏锐的行商之人前来找到惠民工坊大批量订购古田镇土香皂和土牙刷,然后将这些东西往大周各地送,等这些东西出现在京都时,大概是在三个月后,这三个月的时间,京都的天早就变了。

先是谢太后回宫。

谢太后病重,小皇帝自然要将母后迎回宫让太医院为太后看诊,若是让嫡母薨在皇陵,小皇帝的名声,还要不要?

谢太后回宫当天,身穿和先帝成婚时先太后所赐嫁衣,捧着皇家的祖宗牌位,跪在明德殿大门外,面朝外,向苍天,向百姓,向皇家列祖列宗请罪:

先帝当年病重,她因忙于照顾先帝,疏忽大意,没有及时发现后宫妃嫔交通敌国,出卖大周,导致大周北境连年兵荒,百姓深受战火之苦。

谢太后贴身带回来的,是苏太后几年前通敌的书信。

在此之前,苏太后已经抱病多日,谢太后手里的书信公布于百官的消息传到苏太后的慈宁宫,苏太后当时便卧床不起,谢太后抱着祖宗排位进入慈宁宫,将苏太后移居冷宫,幽禁。

小皇帝惊惧,没多久就病了。

因小皇帝还未成年,自然没有子嗣,谢太后做主,发出急诏,召各地藩王进京辅政。

在南边的南越王告病。

北地的雍王和西北的齐王,日夜兼程,赶回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