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水淹

说起来这“巨盾”也是“冀川侯·庞世元”的支援,为了守住“御江关”,避免在最困难的时候,失去了冀洲入口的前沿阵地,庞世元急令冀洲送来了这一批守卫城关的物资,在吕常德押送第二批支援粮草的时候,顺带便取了数百张来。

便是这数百张巨盾,在抵御“烈阳重骑军”突围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完美适配了“海潮环覆阵”。

短短两三百息间,赫那赤军做出了七八次的突围尝试,不但没有击破“海潮环覆阵”,更是在这小小的壕沟前,折损了足有千余人。

壕沟虽然不深,但是连贯江水,已经积水足有六、七尺,连人带坐骑掉下去后,便如陷泥沼,四周全是湿腻滑软的沙土,随手一扒拉,不但无法借力,还让自己被活埋了半截身体,在重甲的压力之下,更加难以脱身。

赫那赤红着眼睛,一边呼喊众人往前冲,一边押在后阵击杀那些畏惧不前、想要逃离的“巨熊重骑兵”。

罗斯族的熊兵以威猛勇武著称,但面对送死的局面,他们也会害怕,更何况杨毅的“武穆遗书”光环还在起作用,这一战从他自揭身份起,便起到了“混乱敌军”的作用,随着战局陷入败亡,更是加速了“恐惧”情绪在敌军之中传播。

赫那赤与朝鲁充当执法队,毫不客气的对于那些不听指挥的烈阳军挥动屠刀,他们非常清楚,这个时候如果不能一鼓作气的冲出包围,等待他们的就只有全军覆没。

但数万大军,岂能是他们两人便杀得过来的,仍旧是有许多人脱下重甲,冒着溺水而亡的风险向着另一旁已经灌满江水的深渊泅渡。

如果没有太多人进入那里,在潮水完全涨起来之前,的确是有机会能让一些人逃生,可是去得人多了,那深坑之中灌注的江水就会高涨,生生将所有人都淹死。

赫那赤又试了三次,眼见死伤越来越重,那数千“乾军”连成一片,就好像一道“铜墙铁壁”,硬是将他们困在其中,任由他在水中挣扎、哭喊,全然无用。

潮水如期而至,已经淹没了牛首,许多蛮牛必须仰着头,才能偶尔有一些顺畅的呼吸,只有靠近乾军的地方,才能得到一丝喘息,可是这数万人之众,便是挤做一团,也不可能全部都得到喘息。

于是,陆续便有坐骑溺亡于潮水之中,随着苍茫江的江潮卷起,无数牛尸、熊尸、人尸都被卷去了江底,那拍岸而起的巨大浪潮,就像是一只择人而噬的手,抓起一把烈阳重骑军便塞进了深渊巨口中。

随着赫那赤的数百本族亲卫被潮水吞没,终于成为压垮整支“烈阳重骑军”的稻草,再也没有人向“火凤军”发起冲击,而是慌乱的脱去重甲,想要在潮水之中逃生,那个阻拦“烈阳重骑军”前进的巨大沟壑,此时也隐入潮水之中不见踪影。

整个膝盖以下部分都淹没在水中的“火凤军”终于开始了最后收割,虽然此时的“烈阳重骑军”已经死伤过半,但是杨毅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放过他们,随着杨毅手中的“丈二明阳槊”高举,“萨尔达那”发出阵阵“鹰唳”,“六合箭阵”终于开始发威。

失去了重甲保护,这些烈阳士卒与常人无异,若是在陆地上,中了一两箭,或许还能凭借强大的血气战斗,可是在这江水之中泡着,只要中了一箭,几乎就没有生还的可能。

因为这些“烈阳军”几乎没有水性,在有了伤口的情况下,急切的逃生情绪与变形的动作,会让他们沉没的更快。

随着潮水持续上涨,已经到了“火凤军”的腰间,在杨毅的命令下,终于开始后撤,但是整个包围网并没有撤退。

忽然,张菁来报,往东面方向的包围圈,有数名武艺高强的烈阳军将领,仗着内息深厚,从水中暴起,击杀了十数人后,突破了包围圈向外逃去,那处地方正是冯渊所在附近。

冯渊立即追了上去,在“虎枭”的帮助下,成功拦截大半部分逃跑的“烈阳将领”,却仍有两人抛下众人逃离。

等杨毅赶过去的时候,发现那被留下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本该死在“赤头山”上的朝鲁,至于逃走的人,不消说,自然是赫那赤与赫连铁哥了。

随着杨毅的援军赶到,温世祥、吴南希等人都冲了上去,其他“烈阳军”将领都不过是三昧境、先天境的水平,没撑多久,就被当场击杀,唯独“朝鲁”足足撑了两三百合。

自知必死的朝鲁,发挥神勇,但再强大的人,也不可能短时间内突破自身的极限,冯渊那一身太一门的武学,本身也是罡力变化的手段,而且又有“法相·阴白鱼”相助,完克朝鲁的“蛮牛罡力”,逐渐将其压制,最后一刀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