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天起,江旻便像个小小的影子,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余家需要帮助的每一个角落。
清晨,天还蒙蒙亮,青石巷的更夫刚敲过五更的梆子,余家门前的石板路总会被人打扫得干干净净,连石缝里的落叶都被细心地清理掉。
傍晚,余忠从外面扛回来的货物,还没等他喘口气放下,一双小手就会从旁边伸过来,不声不响地抓住麻袋的一角,用尽全身的力气向上抬。
铺子里缺了什么零碎物件,只要余氏念叨一句,不出半个时辰,江旻就会满头大汗地跑回来,将东西递到她手上,然后嘿嘿一笑,也不要钱,转身就跑开了,像一只完成了任务的小麻雀。
少年人能做的,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甚至笨拙得有些可笑。
但他做得认真,做得执着,像一只勤勤恳恳的蚂蚁,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努力想为那个他敬爱的姐姐家,搬走一些看不见的重担。
隋家的三兄弟虽然因余雪儿之事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但在江旻这件事上,却出奇地一致。
隋信不止一次看到江旻偷偷摸摸地帮余家干活,回去跟两个哥哥一说,平日里势同水火的隋诚和隋实,都难得地沉默了。
第二天,余家门口那堆准备用来修葺后墙的青砖,便被隋实一个人悄无声息地搬完了。
干完活,拍了拍手上的灰,看也没看院里一眼,就大步流星地走了,仿佛只是路过顺手为之。
而隋诚,则在某个黄昏,将一本他托人从城里买来的账簿,塞到了江旻手里,只淡淡地说了一句:“给你余伯伯,或许用得上。”
账簿纸张厚实,比杂货铺里用的那些粗纸好上太多。
兄弟间的矛盾仍在,可那份根植于心的侠义与善良,却并未因此泯灭。
青石巷的街坊邻里们,更是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人们聚在巷口的大槐树下,总免不了要感慨几句。
“瞧瞧江家那小子,才多大,就这么懂事,真是个好苗子。”
一位正在纳鞋底的大娘说道。
“可不是嘛!再看看赵家那个小畜生,整天就知道带着一群狗腿子横行霸道,投胎真是门学问,这么好的孩子生在穷人家,那个祸害却生在富贵窝里,老天爷真是不开眼!”
另一个摇着蒲扇的老汉愤愤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