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祭天仪式

现在是三月初,从九月初开始下霜到现在雪化,正好是半年时间,部落要趁着春暖花开的时候,尽快把春耕的事情给做好——这也是熊部落今年第一个大型的任务。

春雷滚滚,远处的天空传来阵阵低沉的雷鸣,今天天气有些阴,看来要开始下雨,不过对于熊部落春耕来说,算是一件好事。往年这个时候,也会下雨,不过下的都是毛毛细雨,身上只要穿上兽皮外衣或者蓑衣,就能避免雨水流到身体里。

春雷滚过凌河流域的清晨时分,早早吃过早饭的熊部落族人们,已在祭坛前排成长长的队伍。熊巫身着盛装,浑身插满羽毛的服饰搭配上部落这两年纺织出来的麻衣,踏上在宗庙前堆起的夯土台阶,麻衣下摆扫过台阶上新刻的花纹,腰间拴着的骨制饰品,随着步伐发出细碎的声响。

作为部落“与天沟通”的大巫师,熊巫带着熊祀等巫们,排着整齐的队列,按照职责,分别站在不同高度的台阶上。祭坛并不算高,都是用木头和土花了两三天的时间夯成的。

祭坛底部是一个离地面五十厘米高的夯土层,是个直径二十米左右的圆形,示意着天空是圆形的;以正北为主要方向修建的祭坛,分为三重九阶,从底下第一重开始就是方形,往上的第二重第三重都是方形,并且一重比一重小,每一重都有着九级台阶,每个台阶高度在15厘米左右。

每一重连接的位置,修建了一个比台阶更宽的地方,在四角各摆放着一根粗木,上面用陶器制作的熊,惟妙惟肖。

祭坛最高处离地面大概四米多,顶上是一片六七个平方的空地,四周树立着十几根粗壮的柏木,将祭坛给围了起来。祭坛顶上正中间摆放着一张松木长桌,长桌上用木质托盘,放着牛、羊、猪的头颅,还有一些看起来就散发着各种光芒和颜色的石头,用来当做给昊天的祭品——春天并不适合宰杀这些有用的牲口,都是用去年冬天保存下来的牲口头颅来代替。

在祭坛周围竖起的木头顶端,拴着去年秋收时收获的一些庄稼:长长的粟穗、金黄的黍穗、菽、油菜等在晨风中轻轻摇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十二名光着上半身的赤膊青壮,抬着黑陶方鼎缓步登坛,鼎中粟米蒸腾的香气与空气中的湿润水汽互相交融,形成了一团团弥漫在周围的气团。

陶鼎是由熊洪指导、熊木等人制作的新式烹饪器具,由于陶锅、铁锅等烹饪器具在使用的时候还要搭好灶台,在野外使用并不太方便,于是便设计制作出了这个带有四个足的陶器,熊洪觉得跟华夏古代的鼎很像,于是就给这种器具起名为黑陶方鼎。

鼎上刻着很多用来装饰的花纹,还有熊杰经过多次尝试调试出来的各种彩色的釉质,又经过青铜、红铜的装点,现在摆在祭坛上面的陶鼎,不仅仅是一件炊具,更是一件华丽的礼器。

一大早蒸好的粟米饭被盛到了鼎中,跟用来祭天的三牲,一并作为被祭者昊天享用的美食。熊洪在台下看着黑皮等人一步步地抬着大鼎往上走,脑海中突然想到,要是有酒那就更完美了。

黑陶方鼎外壁除了刻着花纹,还有很多文字,而这些文字,则是熊洪花了几个晚上的时间,用他那并不熟练的古文来撰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