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三锭脚踏式纺车

“好的族长!”

这种脚踏式的纺线工具,可以将现在的纺线效率提升2-3倍,意味着原本只能一天出产150锭麻线的部落,可以增加到300-400个,而且族人们也会更加轻松,毕竟是脚踏的,肯定比手摇快。

当然除了制作这种新式的脚踏式纺线工具,也要继续研究有没有更好的工具,或者在现在的基础上,再提升效率。比如现在是三锭,能不能再增加一锭两锭?

熊洪计划一个月内将现在部落的50多部手摇纺纱机全部替换下来,但替换下来的也不准备报废,而是准备修理一番之后,再交给水村和黑齿村使用,那边也可以挑选部分女性族人,尤其是干不了重活的族人,用来帮助部落纺线。

熊洪也考虑将这些东西给带到白河诸部那边去,因为时间很紧张,去年便没有在周围仔细搜寻,并没有发现野麻的生长。但熊部落完全可以将白骨洞周围的空地种上一些麻,等收获后交给他们来纺线,进行简单的加工,从而将部落族人从这些简单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熊洪的这个想法也不是凭空产生的,他认为,手摇纺纱车结构简单,操作起来也不算费力,制作起来也没有什么难度,就不用从熊部落大老远的带过去,到时候直接在白骨洞营地那边制作就行,不要浪费宝贵的运输力量;

而那边肯定有为数较多的无法狩猎的族人,只能以采集野草野菜野果生活,如果将他们教会如何纺线,不仅可以环节部落对线锭的需求,还能给他们提供一些额外的物资,让他们的生活更好。届时以熊部落的名义来“雇佣”他们纺线,提供给他们饭食和住处,还能让他们的部落对自己更加认同,以后不管是交易物资还是逐渐融合,都能够减少一些阻力。

当然对于麻线锭的兑换,熊洪也有打算,目前暂定1锭麻线换取1斤粟米这个比例。这个兑换比例也是综合考虑了部落自身的纺线速度和白河诸部的食物获取。

在熊部落,一个族人用手摇纺车,在麻皮已经被绩好的情况下,一天可以纺半斤左右,也就是大概300米长的麻线,大约5锭左右。三锭的脚踏纺车,效率更高一些,经熊洪测算,差不多能纺个一斤半到两斤,也就是20锭左右。

纺织坊现在有女性族人150人,有50人负责绩麻皮,就是将成根的麻皮,劈成一条条粗细均匀的麻纤维,然后将两根麻线捻到一起,缠绕在木片或者木棍上,等待着用纺车捻成一根更粗、更结实的麻线,这也是“成绩”的由来;

再有40人纺纱,将绩好的麻皮,在纺车这边纺成锭子,这40人,如果都换成脚踏式纺车,那速度会更快,可能会导致前面绩线的速度跟不上。

接着就是织布的人员了,这里安排了40人,都用腰机进行织布,而腰机的速度也不算快,基本上,每架织机每天也就只能织出半匹麻布出来。

而剩下的20人,则是帮着运输、处理麻线、随时顶替各个环节的人,他们要掌握的技术更全,技艺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