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中西结合的先驱者 上

【要有效治疗亚洲热病,必须对整个社会进行全面革新。可当时腐败的高层怎会愿意这么做?这让海德姆十分苦恼。】

【就在他心灰意冷时,几位有志向的友人找到了他 —— 宋QingLing先生、美国作家史沫特莱、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他们告诉海德姆,在他所见之外,还有一片被称为 “苏区” 的土地。】

【宋虽是孙先生遗孀,却一直亲近我党。只因当时的果党在 “微操大师” 统治下,早已腐败不堪,和孙先生在世时的政党,完全不是一回事。】

【抗战时期,她介绍了无数能人志士前往延安,对我军帮助极大。之前提到的柯棣华大夫,也是经她介绍而来。】

明朝,郑成功攥紧拳头,语气激昂:“好一位深明大义的奇女子!不因身份束缚,只向正义与光明靠拢,还为不辞辛劳的引荐人才,这份胆识与远见,比那些贪生怕死的男子强上千万倍!”

帐下参军附和:“是啊!外有强敌环伺,内有腐败政权,若多些这样的人扶持正道,何愁家国不兴?”

天幕下,人们看着她为救国救民所作的一切,钦佩道:“先生,达者为先。被后人尊称先生,当之无愧啊”。

【在几位先进人士的介绍下,海德姆对那片神秘的苏区与那里的人,产生了强烈兴趣。】

【有意思的是,1936 年春末,我军为宣传抗日主张,邀请一位外国记者和一位医生前往陕北实地考察。作为医生的海德姆当仁不让,而与他同行的,正是传奇记者埃德加?斯诺。】

天幕下。人们听到这个名字。觉得有些耳熟。吵吵嚷嚷间,终于有人想起来了。

“想起来了!那位写西行漫记的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