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虽然不是专业的历史学家,也不是古董鉴定专家,但作为一名夏国人,他对本国的历史文化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他知道“乾隆通宝”是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期间铸造的流通货币,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在和平稳定的年代,一枚品相完好、保存完好的“乾隆通宝”或许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对于古币收藏爱好者来说,可能会愿意花上一些钱来购买。
这让秦汉更加疑惑,他无法理解,究竟是什么人,会如此郑重其事地将一枚看似毫无用处的古钱币单独存放在银行的保险箱里。
要知道,在银行租用保险箱,本身就需要支付不菲的费用。
秦汉的内心充满了疑问,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
这显然不符合常理,也与秦汉对于人性的认知相悖。
他缓缓伸出右手,动作轻缓而小心,仿佛生怕惊扰了沉睡的铜钱。
他的手指轻轻触碰到铜钱的边缘,一股冰凉的触感瞬间从指尖传来,沿着手臂迅速传遍全身,这是一种金属特有的冰冷感,与常温下的金属并无二致。
秦汉小心翼翼地拿起这枚铜钱,将它置于掌心之中。
铜钱的重量比他预想的要略微沉一些,入手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这让他更加确信,这枚铜钱并非赝品,而是真材实料的古币。
他将铜钱翻转过来,仔细观察它的背面。
除了与正面相同的磨损和氧化痕迹之外,铜钱的背面还刻着一些特殊的符号和纹路。
这些符号和纹路与正面的“乾隆通宝”四个字截然不同,它们并非方方正正的汉字,而是一些弯弯曲曲、抽象难懂的图案,有的像扭曲的蛇,有的像缠绕的藤蔓,有的则像某种古老的象形文字,秦汉一时间竟然找不到任何可以与之相对应的符号系统或者语言文字。
这些符号和纹路细看之下,给人的感觉,并不是那些钱币铸造厂的工匠雕刻上去的。
它们并没有那种机械加工的痕迹,而更像是某种力量以铜钱为载体,通过某种玄奥的作用机制,在铜钱上留下的一组无法用言语进行表述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