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宇军校也在为军中不断的输送军事人才,特别是这一年的陆军第二师筹建,这些基层的学员军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完成了基本的框架组构,让第二师能顺利组建,现在的新学员也在每年一次的招收,而对象,都是招收的新军子弟。
海上贸易更是喜人,从第一军的朝鲜、日本贸易路线,到第二军的安南、吕宋贸易路线,皆是收获颇丰,从大明出口的商品,在日本除了换置大量的铜、铁、铅等金属,赚入的差价白银,半年仍然达到两百多万,加上其他裱货采购的,预计一年能入账八百万两以上。
而南部航线,除了在安南、吕宋换置粮食,半年进账白银更是达到了七百多万两,加上大量的粮食采购倒卖国内差价,预计一年能入账一千五百万两以上,这让朱慈烺还是很开心的,虽然他现在钱多,不动产加现银差不多还有一亿两左右,不过也架不住花销巨大啊。
新军组建和各项建造,这一年多就花费了近五千万两,从晋商那里的钱庄套出的信誉银近三千万两和部分物资基本都消耗巨大,现在就剩下六千多万两的现银和三百多万两的黄金倒是没花出去多少。
这个年代,粮食物资更多的时候比银子更能作为硬通货,大部分还没出手的地产、商铺、字画还有剩余的物资也还在,加上这些,朱慈烺的总资产依旧不下一亿五千万两,相当的恐怖,当然,这中间不知道坑死了多少有钱人,存入钱庄的钱亏了个血本无归。
但是这也不能坐吃山空啊,所以海上贸易还是很有必要的,而且需要花大钱的各种厂房已经建造完了,接下来就是正常的军费和船、枪等东西的材料费了,花销也没开始那么大了。海上贸易之所以这么赚钱,比郑芝龙管理的时候还赚钱,当然是有原因的。
朱慈烺把以前郑芝龙收保护费的那套直接丢掉,变成海上贸易垄断式国营,海上贸易只能海军官方来做,你想做,简单,所有商品都要分成,这一层皮扒的,比收保护费狠多了。
但是仍然有大批的商人愿意做,有的赚总比没得赚强吧,郑芝龙以前每年收保护费都能收一千多万,现在的入账也就不难解释了,海贸,真的很赚钱。谁让人家日本和安南有大型银矿呢,这玩意根本就是无本买卖,没了就去挖,银子是真的多。
但是,这些东西都不能改变明军的颓势,而朱慈烺也根本就没想改变,正如他所计划的一样,大明需要破而后立,现在的大患不是以后的满清,而是来自内部的腐朽,而且新军并不能全歼流寇和建奴,只能等农民起义军把山河搅碎,再重新收拾了。
除非学满清一样,在国内开展大屠杀,把没饭吃的人都杀了,不然即使现在镇压,以后也是无休止的造反,人口和粮食不成正比,吃不上饭的就要造反,说什么都是扯淡,这是古代的王朝更迭铁律,更何况现在连年天灾,想让人人都有饭吃,真是做梦,只能破而后立。
接下来的大明走势,一如既往的难,北方连年大旱、地震、瘟疫,南方连年洪涝,蝗虫,瘟疫,灾民、流民铺天盖地,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乘势壮大,如滚雪球般,轻轻松松人手几十万部下,这仗还打个锤子啊。
而且流民遍地都是,要多少有多少,随时补充,但朝廷是征兵困难,此消彼长,局势一发不可收拾,这会儿,让朱慈烺带着新军上也是差不多,磨也能把新军磨死,这些无谓的牺牲,朱慈烺并不打算付出。
崇祯十四年,164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