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开始夺权

崇祯十七年,二月初,李自成的大军已全部渡过结冰的黄河,拿下太原,直扑大同,大同总兵姜镶在哥哥榆林总兵姜让的规劝之下,战场起义,投降了...额,前文说的不利因素,体现的淋漓尽致。

得知大同失守,崇祯已经麻木了,命阁臣李建泰出京赴山西督师。

而平时,崇祯只是在乾清宫发呆,奏折也不怎么看了,全是败报和弹劾某某投敌,看了也是白看,他现在在反思,在考虑,能否守住北京,如果北京丢了又会怎样?是把儿子的新军拉去山西阻挡,还是留在北京做最后的保障?

看着这样的崇祯,朱慈烺是管不了了,现在,已经到了历史的分水岭,他要做自己的事了,至于老爹,让他好好体会一下,自己执政的结果吧,免得以后又不听劝。

现在的钟粹宫,朱慈烺也不用在讲学了,京城人人自危,北京已经戒严了,哪还有心情学习什么四书五经啊。

钟粹宫内。

“静婉。”躺在椅子上,翘着腿搭在桌子上沉思的朱慈烺突然喊道。

正在身后捏肩的李静婉停下手中动作,柔声问道:“小爷有何吩咐?”

“嗯。。。你去传本宫的口谕,让刘大锦按照计划,立即带一队锦衣卫,前往宁武关宣旨。”

“奴婢遵命。”

“春香,花墨。”

“奴婢在。”

“你们拿着本宫的令牌,去找王承恩,着他晚上下值了前来觐见。”

“奴婢遵旨。”

“雪羽,月影,留下,丘伴,传令调集卫队,摆驾吴府,本宫去会会吴襄。”

崇祯命吴襄提领京营,配合新军协防京城,吴襄在京当然不值一提,但他儿子吴三桂手握关宁军,又在山海关,还是比较有价值的,朱慈烺打算先接触一下。

吴府门前,得到小黄门提前通知的吴襄,带着三儿子吴三辅,祖大寿的小儿子祖泽清在府外接驾,朱慈烺的轿子刚停,吴襄便带头迎上前来,跪地叩拜:“臣吴襄,恭迎太子殿下,殿下躬安?”

出了轿子,看到吴襄领着一群人跪地迎驾,朱慈烺从容不迫的上前两步,和颜悦色的虚扶道:“孤安,诸位平身吧。”

“谢殿下。”吴襄起身稍稍理顺一下衣摆,便伸手道:“殿下请正堂用茶。”便当先引着朱慈烺向正堂前去。

分主次落座后,在左下手的吴襄为朱慈烺接受了一下吴三辅和祖泽清,祖泽清拜见时诚惶诚恐,面色苍白,豆大的冷汗流个不停,看的朱慈烺有些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