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比武,比的不是武,是脑子

伍明当然不会给他机会逃脱。

急忙收掌,换手再来第八掌。

这一掌推出之后,这才察觉到清智的战斗智商原来如此之高。

比武自然不是简单的加法。

一指挡不住的,两指就能挡住。

一指挡不住的,就是十指齐出也挡不住。

最多就是多拖延一下时间,消耗一下内力,这个才是正招。

无论是拳脚、还是刀剑,力量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归根结底来说,都是蓄力和释放这两个过程。

无非就是蓄力的模式、和释放的快慢而已。

功力武学的做法,无论是内功还是外攻,都是跟对方比‘力量的释放’。

你能释放100的力量,我就释放120的力量,这样自然就是我赢。

再或者就是在释放力量的快慢上动心思。

100的力量,你是缓慢释放,抛物线的那种;那我就是火箭式的释放,瞬间就把力量压到100这个上限,这样在发力上我就能压过你。

再不就是在释放力量的时间上动手段。

100的力量,你可以释放3秒,我100的力量可以释放5秒,那在最后的2秒上,我就能压倒你。

以上的三种模式,分别对应着‘功力’‘爆发’‘持久’的三种武学逻辑。

拆解起来都逃不脱这三种底层逻辑。

而另一类‘技巧’武学,就有着另几种应对的方法。

对比起功力武学,都是在‘释放力量’的时候硬拼,虽然说也有技巧在,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依靠属性。

而技巧类的武学,发现这样做实在是太笨了。

上医治未病。

要在力量发挥之前就做出应对,这才是高招。

所以研究怎么攻击‘蓄力’,就是技巧类武学的一个方向。

外功的蓄力,全在筋骨肌肉上,内功的蓄力,则是依靠经脉的搬运。

所以针对肌肉骨骼的人体结构招式,还有针对经脉搬运的点穴招式,就应运而生。

所有要旨只有一个,那就是破坏蓄力。

这是一条路。

而另一条路,就是刚刚清智所用的。

那就是‘卸力’。

蓄力和释放,实际上是一体的。

卸力,就是针对这个整体的模式而动手的。

让继续的力量,不能按照他原有的模式释放,这样自然就能减弱招式的威力。

他没有练过须弥山掌,但是也清楚这是内力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