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没有出身的帮持,一个普通人要想出头,实在没有多少门路,男子尚有科举这条青云路,可女子呢?即便经商做到极致,像萧宥之那样家财万贯,也免不了被当官的压榨、索贿。
她现在的钱财虽说比不上那些富商,但怎么也算是够用的,可却始终没什么安全感。
为了教授村民沤肥,孟昭没少抛下铺子里的事,做什么事情也都亲力亲为,平常最爱干净的她,整日跟那些污秽的东西在一起,每回从村子里回来都要洗上好久的澡,这些沈青和都看在眼里。
若她真的只是为了钱财,还不如多制作几个珍宝阁的新品,反而能赚更多的钱。
沈青和见孟昭神色黯然,心中也不免心疼,于是说道:“嫂嫂,你放心,此次乡试,我定会拔得头名,你想要的东西,往后,我都会给你。”
这话说的十分好听,但孟昭心里却没有多少感动,她想要的,从来不是靠别人给予。
科举虽难,却是一条相对公平的上升渠道,她羡慕沈青和,羡慕他能够通过科举这条路,堂堂正正地获得社会地位。
可自己的路还不知道在哪呢,不过沈青和马上就要启程去省城参加乡试了,孟昭不想在这个时候说太多惹他心烦的话。
于是压下心中的失落,故作轻松地笑了笑:“嗨,这有什么的,五百两银子,可真不算少,我平日里最喜欢银子了。”
沈青和自然能看出孟昭的强颜欢笑,心中暗暗下定决心,此次乡试,他必须拿出更多的认真来。
孟昭把送过来的金子收了起来,心中虽有失落,却也渐渐释然,觉得是自己想的太美好了,在她接触到的真实的古代历史里,宋应星撰写了《天工开物》,书中详尽记载了许多农事诀窍和各类谋生手艺,堪称硬核实用,结果他也没得到什么爵位封赏。
黄道婆改进纺织工具,大大提高了棉纺织的效率和产品质量,并将这些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百姓,造就了全国棉纺织中心的繁荣,且延绵了数百年,使数不胜数的百姓大众受到惠及,可在生前,她也没能得到什么官方的封赏,还是在死后,才被后人尊称为“棉神”“布业始祖”,对比起来,她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她的心情稍微平复了一些,开始跟着顾氏一块,帮沈青和检查收拾好的东西,等到隔壁的周秀才也收拾好后,送他们一道出门。
与此同时,县衙内,汪衔和宋婉音却陷入了沉默。
桌上放着一封信,是宋婉音的父亲送来的,信中提及,汪衔的功绩已被上报,不出意外,一年内他就能从青石县县令升任平阳郡郡守。
虽然平阳郡只是下郡,郡守的品级也只有正六品,但对于一个七品县令来说,这已是极大的跃升,普通人即便任期满了,也只会同等级调任,而汪衔仅当了三年县令就能升任郡守,显然离不开宋婉音父亲的斡旋。
然而,这封信却让宋婉音和汪衔都感到不安,宋婉音率先打破了沉默,语气中带着几分愤懑:“我爹干的这都是什么事啊!那肥料的方子明明是昭昭想出来的,怎么到头来她只得了五百两银子,功劳全都给了你?”
汪衔也颇为尴尬,“我也没想到岳父大人会这么做,当初我将此事报给他的时候,特意注明了孟娘子的名字,想着能替她讨些恩赏,没想到岳父大人竟把多数功劳归给了我。”
宋婉音心中既愧疚又无奈,“原本我还想着等这事了了,我要好好去恭喜一下昭昭妹妹,现在倒好了,我都没脸去找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