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酒曲

孟昭将配比调好后,喊来了沈青泽和沈青瑜,让他们一起帮忙把搅拌好的酒曲搓成小球。

“嫂嫂,你看我搓的圆不圆?”沈青泽举起一个酒曲球,满脸得意地向孟昭展示。

孟昭无奈地笑了笑:“圆,真圆。”

其实,酒曲球并不需要搓得那么圆,孟昭还见过有人直接把酒曲摊成饼状的,不过,小孩子做事总是格外认真,她也不忍心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孟昭找来几个箩筐,做好标记后,铺上荷叶,将搓好的酒曲球放上去,撒上一层麦麸,再盖上干草,用棉布盖着,放到库房里等待发酵。

发酵的时间并不固定,最近天气炎热,时间可能会缩短一些。

五六天后,酒曲球上开始长出细细的白色菌丝,等到菌丝彻底包围住酒曲球,大约用了不到二十天,此时发酵才算彻底完成。

把发酵好的酒曲球拿到太阳底下暴晒,等到什么时候酒曲球变硬,变轻,差不多就晒好了。

此时的酒曲还不能用,需得再窖藏一段时间才可以,孟昭拿出几个坛子,在上头标记好时间种类,把不同的酒曲,分开放置。

小主,

顾氏跟着孟昭一起,把收好的酒曲搬到库房里,正当她们忙活时,隔壁的钱婶子匆匆走了过来,“兰英,你们家二郎,有没有传信回来。”

自打沈青和跟周秀才一块去乡试,钱婶子待在家里,实在是坐不住,日日都要来她们家说些什么。

当初周云远也是年纪轻轻就考中了秀才,第一次下场时,家里对他抱有厚望,可惜最后铩羽而归,什么都没考中。

钱婶子跟周叔想着,不能因为他们耽搁了孩子,于是把村子里的地留给长辈,他们俩花费全部身家,再县里租了房子,一个在外拼命做工,过年还要在外办差,一个平常打零工贴补家用,平日里就在家照顾着儿子,一点活不让他干,就怕耽搁他念书。

顾氏摇了摇头,眉头微微皱起,“没有啊,他们自打走了,就一点信都没有,我也是成天担心的不行,日日都睡不安稳。”

“听说他们过去会租个院子,我是真想跟他们一起去,哪怕平常给他们做做饭也行啊,看着他们平安,我心里也安生,总好比在家瞎想强。”

孟昭放下手里的东西走过来安慰道:“钱婶子,您就放心吧,周大哥为人稳重,我二弟也不是个轻浮的,他们俩必定会安排得妥妥当当的,咱们要是跟过去,反而会让他们觉得不自在,耽误了他们备考的心思。”

钱婶子点了点头,脸上的焦虑稍稍缓解了些,“还是你们家二郎好,听我儿子说,县学里的夫子都对他十分看重,想来这次下场,定能考上。”

顾氏听了,连忙摆手,“那可是考举人,哪里是能说考就考上的?咱们可不敢说这种话。”

钱婶子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埋怨:“他们也是,考上没考上,也不知道传个信过来,叫咱们在家瞎担心。”

“娘,婶子,哪有那么快的?二弟他们出去还不到一个月呢,您想想,从咱们这儿到省城,得五天时间,担心路上有事耽搁,他们还特意提前了五日出门,等到开始考试,就要十天之后了,乡试考三场,每场都是三天两夜,再加上中间间隔的时间,一共得半个月才考完,估摸着二弟他们此时,刚从考场里出来,正在等发榜呢。”

孟昭的话让顾氏和钱婶子稍稍安心了些,而此时,远在省城的沈青和与周云远,确实刚从贡院里走出来。

持续了将近半个月的乡试终于结束,两人对视一眼,同时松了一口气。

周云远抬手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沈兄,没想到今年的那道策论竟然如此刁钻,单在题目上就埋了不少暗坑,要不是我下笔前在心里默念了许多遍,恐怕也要掉到坑里了。”

策论是最能看出一个人对于国家大事,以及社会问题的了解程度的,考官会以某一件事为引子,让考生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考官则从考生的回答里,看出一个人的学问与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