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群贤献策兴荆州

第245章 群贤献策兴荆州

贾诩起身,向王厚拱手一揖,神情诚恳:“主公,荆州虽沃野千里,然连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府库空虚。如今之计,当以恢复生产,稳定民心为先。”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堂下众人,继续说道:“臣建议推行屯田制,招募流民耕种,官府提供种子农具,所获粮食一部分上缴国库,一部分归农户所有。如此,既可解决粮草不足之困,又能安置流民,使之安居乐业。” 贾诩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掷地有声,在寂静的大殿中回荡。

他语速不快,却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仿佛每一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

徐庶听罢,亦起身附议,一脸严肃:“文和先生所言极是。然臣以为,除了屯田之外,还需整顿吏治,选贤任能,严惩贪官污吏。”他加重语气说道:“荆州吏治腐败,贪官污吏横行,鱼肉百姓,此乃一大毒瘤!不除之,民怨难平,荆州难安!”徐庶的声音铿锵有力,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目光如炬,扫视众人,仿佛要将殿内每一个人的心思都看穿。

他握紧拳头,指节微微泛白,可见其心中对贪官污吏的愤恨。

王厚静静地听着,目光在贾诩和徐庶身上来回移动。

他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笃笃”声,一下一下,仿佛敲击在众人心头。

殿内气氛凝重,众人屏息凝神,等待着王厚的最终决断。

良久,王厚缓缓开口:“二位先生所言甚是…”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投向庞统,“士元,你意下如何?”

庞统羽扇轻摇,嘴角噙着一抹自信的笑容,朗声道:“主公,荆州世家大族盘根错节,势力庞大,若不加以控制,恐尾大不掉,成为我等心腹之患!”他目光如炬,语气坚定果决,仿佛能洞穿一切阴谋诡计。

“臣建议,大力提拔寒门子弟,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以平衡世家大族之势力。如此一来,既可削弱世家大族的影响,又能壮大我等自身力量,可谓一举两得!”他话音刚落,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世家大族之势力,在荆州根深蒂固,牵一发而动全身,庞统此言,无疑是在挑战他们的权威。

一些出身世家大族的官员,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他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眼中闪烁着不满的光芒。

一股紧张的气氛,在大殿中蔓延开来,仿佛一根紧绷的弦,随时都可能断裂。

马良起身,目光炯炯,充满期待。

“主公,荆州虽地处要冲,却四面受敌。曹操虎视眈眈,孙权亦非善类。臣以为,当加强外交,争取盟友,孤立敌人,为荆州稳定发展创造外部环境。”他的声音清朗而富有磁性,带着一股令人信服的力量。

“可联合孙权共抗曹操,或结交刘备,互为犄角。如此,荆州方能高枕无忧。”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继续说道:“外交之事,如同棋局,步步为营,方能制胜。我等当谨慎行事,不可轻举妄动。” 殿内气氛稍缓,众人开始思考马良的建议。

联合孙权,还是结交刘备?

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需要仔细权衡利弊。

“仲达,你认为如何?”王厚的目光转向一直沉默不语的司马懿。

司马懿缓缓起身,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司马懿拱手道:“诸位高见,然诩先生之策,庶先生之言,士元先生之议,季常先生之谋,皆为治世良方,却需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他顿了顿,环视众人,目光深邃,“荆州初定,民心未稳,当以安抚百姓,恢复生产为先。诩先生的屯田之策,可先行推行,以解燃眉之急。至于整顿吏治,提拔寒门,联合外力,皆需从长计议,不可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