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尼伯龙根

涛起微澜 有骨难画 1718 字 10天前

这边一边听一边在划重点,做总结,在前者讲完时,心中也有了个大概,便道:

“我理解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你看看对不对——

1914年奥匈军队在马恩河战役期间攻占了这里,此地以前是个煤矿,将法国人赶走后他们接管矿业继续生产。

为了将更多的资源运回本土,所以扩大了开采规模,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挖掘,还建造了独属于这里的铁路专线,不过这只是浮于表面的目的。

真正的目的是要寻找‘无尽的财富’,这是这个项目的代号。

执行它的人叫亨尼格.特里特米乌斯,是一名有皇族血统的德裔炼金术师。

他痴迷于将传说中的古法变成现实,既在特定的,符合要求的地方建造一个‘置换矩阵’,并用强大的电流作为启动介质。

而最后选定的地点,就是这座煤矿。

后来亨尼格成功了,由其设计的矩阵真的可以把几乎一切物质都转化为尺寸相等,纯度极高的黄金。

协约国高层得知后非常高兴,认为这是有了取之不尽的战争经费。

但殊不知这样做是要付出代价的。

置换所需的能量是从每个选定地点中抽取的,消耗干净后再强行使用,不仅不会产生黄金和财富,还会让进入其中的物质进入失衡状态,发生无法预测的异变。

而这种异变通常会夹杂着与使用者经历及周边环境相关的元素;如在1917年,驻扎在这里的工程部队第一次遭遇此类事件时,碰上的是一种被称为‘不洁者’的怪物,它能通过一种很特殊的方法控制人的肉体,让受控者按照它的意愿做事。

虽然‘不洁者’并不是每个都饱含恶意,但至少大部分对人类都极不友好,一旦发现一定要尽可能远的距离上将其消灭。

不过能量会在殆尽后再缓慢增长,只是这个过程很漫长。

随后项目重心就转移成致力于建立一套精确测算消耗与恢复的公式,好将风险控制在最低。

而关于选定地点为什么会拥有这种能量,文件中提到了一个名词,应该叫‘?四元谐动学?’,根据我的理解,这门学问类似于华夏的风水,都讲究对地势地脉的选择和利用,不过这里面的基础理论是四元素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亨尼格在炼金之外,在这方面也是集大成者,按照他的说法,在‘土气水火’中土代表物质的稳定态、水代表物质的流动态,而气和火则分别代信息传递、能量更新。

一个足以胜任置换任务的位置则被称为‘尼伯龙根’,定位相当于风水中的龙脉,是可遇不可求的宝地。

只是和华夏专注于对命运的改变不同,‘?四元谐动学?’更注重在物质层面的影响。”

艾洛蒂在听的时候还会给项骜的法语用词不当、发音不准的地方进行纠正,而刨除这些细节,后者总结的非常到位,引得她连连称赞。

而余杭只能听懂一半,于是又问了两句,在得到答案后就看了看外面,并道:

“别的我都明白了,但为啥相当于龙脉的地儿在这里叫‘尼伯龙根’?这四个字啥意思?”

“中世纪时德国有一部叙事史诗就叫《尼伯龙根之歌》,主要讲述的是勃艮第国王的传奇,其中有大量涉及到宝藏的内容,而负责守护宝藏的是一种矮人种族,它们被称为‘尼伯龙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