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宇宁立刻铺开稿纸,写下了他这篇创作谈的题目,“最璀璨的和最宝贵的——《高山下的花环》创作谈”。
这篇创作谈,季宇宁写了近万字。
在文章中,他回顾了创作这篇小说的由来以及创作经过。从作者角度,谈了那场战争对他心灵上的震撼。
这篇文章和那篇小说一样,同样非常感人。
当晚,在首都剧场,是季宇宁的话剧,《左邻右舍》的首演。
季宇宁一家四口都来到了演出现场。
一进剧场大厅,季宇宁一眼就看到了等候在那里的英叔老两口和他儿子。
英叔的大女儿没来。
这两家人相互之间都非常熟悉了。大家见面,都开心的招呼起来。
“英叔,吴姨。”
“宇宁哥。”
“嗯,小达子,记着,要叫我老大。听见没。”
“哦,老大。”
英叔的小儿子,是季宇宁小时候的第1个小弟。
那时候,这个小胖子,就得叫季宇宁老大。
“对了,小达子,你高考的分下来了吗?”
小达子今年高中毕业,他参加了今年的高考。
79年的高考时间,是7月份的七、八、九三天。
从今年开始,高考的时间也基本就固定在这三天。
另外,1979年的高考还是国家统一命题。
今年的高考和77年78年两年有所不同,今年的高考考生是要求高中毕业,没有毕业的高中生是不能参加的,而且考生的年龄是一般不超过25岁,特殊情况可以放宽到28岁。
“老大,分还没出来呢,估计也快了,应该是月底,或者下月初吧。”
“小达子,你考的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