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
锤击声在狭小的工坊里回荡,他一下一下地敲打着枪管,控制力度,确保内壁金属结构均匀紧密。
冷锻完成后,他立刻将枪管固定在机床上,刀头缓缓下降,精准切削膛线。
0.005毫米误差!
李长生目光一凝,额头渗出汗珠,手指微调机床参数,让切削更加精确。膛线必须完美,容不得半点偏差,否则射击时子弹旋转不稳定,精准度大受影响。
时间飞快流逝,等他抬起头,天色已微微泛白,一根完美的枪管静静躺在工作台上,漆黑的膛线如同精雕细琢的艺术品。
他轻轻抚摸枪管表面,嘴角微微上扬:“成了。”
毛熊的AK系列枪机设计虽好,但仍有改进空间。他将枪机拆解,细细研究,发现其中几个零件的加工精度可以再提高。
调整工艺,将闭锁系统的加工误差缩小,让枪机运作更加顺畅。
他还特意改进了一个关键部件——快拆转换接口。
“要让它能变。”
李长生喃喃自语,拿起一块金属方片,在机床上精细加工,结合系统提供的数据,一遍遍试验,使其能在步枪、冲锋枪、狙击枪之间快速互换。
步枪、冲锋枪、狙击枪,一枪三用!
调整枪托的结构,使其能快速拆卸更换,步枪模式下保持稳定射击,转换成冲锋枪时缩短枪管,提高近战机动性,狙击模式下则加装精密瞄准镜,提升远程精准度。
冲锋枪的设计更强调近战压制力。他拿起设计图,反复琢磨,最终决定优化握把,让射击时的后坐力更容易控制。
他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橡胶材料,包裹住握把,使其更贴合手掌,防止长时间射击时打手。
枪管部分,他采用短行程活塞原理,减少枪机撞击的冲击力,提高射击稳定性。
狙击枪最关键的是瞄准系统。他用特制的光学玻璃,手工打磨瞄准镜的透镜,一点点调整焦距,确保远距离射击时能精准锁定目标。
他还在枪托内填充减震材料,减少射击时的震动,使瞄准镜不受影响。
不知道过去了多少个日夜,李长生终于停下手中的工具,长长地呼出一口气。
工作台上,摆放着三把枪——
56式自动步枪,黑色枪身,线条流畅,枪机结构紧凑,杀气凌然。
56式冲锋枪,枪身短小精悍,握把舒适,射击时稳定性极高,适合近战突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