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到黑板前,补充了几个关键设计点:
";至于抗干扰,我们可以采用全新的差分放大电路结构,配合改进的屏蔽技术,大幅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他又画出了一个软件架构图:
";软件系统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漂亮国的经验,同时结合自己的需求,开发一套简洁高效的机器语言和编译系统。";
陈国安的眼睛越来越亮,他转向其他专家,语气中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诸位,李科长的方案看似大胆,但每一个技术点都经过了严密的思考和验证。如果真能实现,将是一次历史性的跨越!";
林婉如也终于开口,她的声音依然冷静,但语气中已经带上了一丝敬佩:
";从技术角度看,这个方案确实比模仿电子管计算机更有前途。但我们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而且风险...";
";风险肯定存在,";李长生直接承认,";但相比于花费大量资源去复制一项已经即将被淘汰的技术,直接研发下一代产品的风险,难道不是更值得承担吗?";
这句话让会议室里再次安静下来。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权衡着两条技术路线的利弊。
陈明远作为最初的反对者,此刻的态度也明显软化了。他摆弄着手中的钢笔,低声道:
";如果...我是说如果,我们真的决定走这条路,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看到成果?毕竟我们不能让国家在计算机领域空白太久。";
李长生直视着他的眼睛:";三个月内,我可以完成一台小型实验机,证明技术的可行性。一年内,完成第一台实用型晶体管计算机的研制。";
";这么快?";陈明远忍不住惊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