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看似普通的平房,内部却是一间设备精良的实验车间。
车间正中央,一台崭新的机床静静矗立,外观上看,它与普通机床并无太大区别,只是在控制台上多了一些奇怪的装置,以及一条通向角落里那台"曙光一号"计算机的粗大电缆。
经过三个月的日夜奋战,第一台数控机床原型机终于组装完成,今天将进行首次运行测试。
车间里已经挤满了人,除了核心研发团队成员,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机械专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他们神情各异,有人兴奋,有人怀疑,更多的人则是好奇与期待并存。
李长生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工装,站在机床旁,认真检查着最后的连接。他的额头上还有一道小伤口,那是前天调试伺服系统时不小心碰到的,但他似乎全然不在意。
赵刚站在人群中,悄悄观察着众人的表情。三个月来,这个项目几乎耗尽了李长生所有的精力。有几次,他深夜来到车间,发现李长生趴在图纸上睡着了,却仍然紧紧握着铅笔,仿佛随时准备醒来继续工作。
"真能行吗?"一位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教授小声问身边的同事。
"说实话,我很怀疑,"那人摇摇头,"机床是死物,没有工人操作,怎么可能自己加工零件?"
角落里,那位年过六旬的机械老厂长林师傅正抽着一支烟,深邃的眼神中藏着几分怀疑,又带着一丝期待。作为项目的技术顾问,他这三个月来见证了整个团队近乎疯狂的工作热情,尽管他内心仍有疑虑,但已经被这种热情深深感染。
"各位同志,"李长生站到机床前,微微扬声,车间立刻安静下来,"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我们的第一台数控机床原型机终于完成组装。今天,我们将进行首次运行测试。"
他的声音平静而坚定,丝毫看不出这三个月来承受的巨大压力。整个项目几乎所有关键设计都出自他手,从伺服系统到反馈装置,从控制算法到机械结构,每一个细节都倾注了他的心血。
"在开始测试前,我想请大家记住一点——这只是第一代原型机,它的性能可能还不够完美,但它代表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