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婉在京城听闻朝堂上因敌军求和一事争执不下,心急如焚。她深知此事关乎国家的安危与未来走向,心中反复思索着应对之策。自幼生长在丞相府,苏婉对朝堂局势和国家大事耳濡目染,加上她本身聪慧过人,对局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苏婉深知贸然进宫面圣并非易事,需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她先是在丞相府内查阅了大量以往边疆战事以及和谈的资料典籍,仔细研究其中的利弊得失。同时,她还召集了府中的幕僚门客,与他们一同探讨敌军求和可能隐藏的阴谋以及应对之法。众人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分析局势,这让苏婉对整个事件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经过几日的精心准备,苏婉进宫求见皇帝。在宫人的引领下,她迈着端庄的步伐,神色从容地走向皇帝所在的御书房。御书房内,皇帝正坐在书桌前,眉头紧锁,面前堆满了关于边疆战事和敌军求和的奏章。看到苏婉前来,皇帝微微抬起头,眼中露出一丝期许。
“臣女苏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苏婉恭敬地行礼。
“苏爱卿平身,今日你进宫,可是为了敌军求和一事?”皇帝开门见山地问道。
苏婉起身,微微欠身,说道:“陛下圣明。臣女近日听闻朝堂上对此事争论激烈,心中忧虑,特来向陛下进言。”
皇帝微微点头,示意苏婉坐下说话,说道:“苏爱卿,此事关乎重大,朕至今难以抉择。你有何见解,不妨直言。”
苏婉谢座后,缓缓说道:“陛下,臣女以为,当下接受敌军求和,不失为一个可行之策。如今边疆历经战火,百姓流离失所,军队也伤亡惨重。若此时能达成和平协议,可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军队也能得到修整,这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皇帝微微皱眉,说道:“苏爱卿所言有理,但敌军向来狡诈,此次求和恐有诈。若贸然接受,日后敌军反悔,我朝该当如何?”
苏婉早料到皇帝有此担忧,她胸有成竹地说道:“陛下所虑极是。因此,臣女认为在接受求和的同时,必须提出苛刻条件,以确保我朝利益不受侵害。其一,在割让土地方面,应明确划定边界,派遣专人实地勘察,立下界碑,确保土地交割无误。其二,赔偿损失一项,需详细列出赔偿清单,包括金银财宝、粮草物资等,限定交付时间和地点,并有专人监督。其三,为防敌军再次进犯,可要求敌军遣送皇室宗亲或重要大臣子弟为人质,以作制衡。”
皇帝听了苏婉的话,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苏爱卿所提条件确实苛刻,若敌军能接受,倒也能保我朝一时安宁。但倘若敌军拒不接受这些条件,又当如何?”
苏婉神色坚定地说道:“陛下,若敌军不愿接受这些条件,那便说明其求和诚意不足,不过是拖延时间的缓兵之计。届时,我朝便可名正言顺地拒绝求和,再次出兵征伐。如此一来,不但能振奋军心民心,也能让天下人看到我朝扞卫国土、维护尊严的决心。”
皇帝轻轻抚摸着下巴,说道:“嗯,苏爱卿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即便敌军接受条件,签订和谈协议,我朝也不能放松警惕。边疆防御还需加强,以免敌军有机可乘。”
苏婉连忙说道:“陛下英明。臣女认为,即便和谈成功,边疆防御也绝不能松懈。一方面,应继续加固边疆的防御工事,增派精兵强将驻守,定期进行军事演练,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可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强百姓对朝廷的归属感和向心力。如此,方能做到有备无患。”
皇帝听了苏婉的建议,心中暗自赞赏。他看着苏婉,说道:“苏爱卿,你虽是女流之辈,但见识不凡。这些建议切中要害,对朕很有启发。不过,在和谈过程中,如何确保敌军遵守协议,不耍阴谋诡计呢?”
苏婉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和谈之时,可派遣精明能干、经验丰富的大臣前往。这些大臣不仅要熟知外交事务,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应变能力,能够识破敌军的阴谋诡计,并及时应对。同时,在和谈协议中应明确规定违约责任和惩罚措施,若敌军违约,我朝将依据协议予以严厉制裁。此外,还可在边疆地区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对敌军的一举一动进行密切监视,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上报朝廷。”
皇帝满意地点点头,说道:“苏爱卿考虑得如此周全,朕甚感欣慰。只是这监察机构的设立,涉及诸多事宜,该如何安排呢?”
苏婉说道:“陛下,监察机构可由朝廷选派忠诚可靠、清正廉洁的官员负责,同时招募一些熟悉边疆情况的当地人作为眼线。这些官员和眼线相互配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情报网络,以便及时掌握敌军的动态。此外,监察机构的权力和职责应明确界定,避免出现权力滥用或职责不清的情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皇帝听后,连连称赞:“苏爱卿此计甚妙。如此一来,我朝便能对敌军的动向了如指掌,即便敌军有不轨之心,也难以得逞。”
苏婉接着说道:“陛下,除了军事和监察方面的安排,在外交上也可有所动作。可与周边其他国家加强联系,互通友好,结成同盟。若敌军胆敢违背和谈协议,再次进犯,周边国家便可成为我朝的助力,共同抵御外敌。如此,既能增强我朝的威慑力,也能让敌军有所忌惮。”
皇帝微微颔首,说道:“苏爱卿所言极是。朕一直忙于处理边疆战事,竟忽略了外交方面的布局。你这一番话,让朕茅塞顿开。只是与周边国家结盟一事,还需谨慎行事,不可操之过急。”
苏婉说道:“陛下圣明。与周边国家结盟,需先派遣使者前往各国,传达我朝的友好意愿,了解各国的态度和需求。在交往过程中,应以平等互利为原则,寻求共同利益点,逐步建立起信任和合作关系。同时,也要警惕一些国家可能存在的野心和算计,不可轻易泄露我朝机密。”
皇帝笑着说道:“苏爱卿不愧是丞相府的千金,对这些事务竟如此精通。朕若能多几个像你这样的臣子,何愁国家不兴?”
苏婉连忙起身,恭敬地说道:“陛下谬赞,臣女只是略尽绵薄之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臣女虽为女子,也想尽自己所能,为陛下分忧,为国家效力。”
皇帝看着苏婉,心中感慨万千。他说道:“苏爱卿,你这份心意朕记下了。此次你所提的建议,朕会仔细斟酌,纳入决策之中。若此次和谈能顺利达成,且边疆能长久安宁,你功不可没。”
苏婉再次行礼,说道:“陛下,臣女还有一事想说。在和谈成功后,边疆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可鼓励内地百姓前往边疆垦荒屯田,开发资源,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繁荣。同时,加强文化交流,让边疆百姓更好地了解中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皇帝说道:“苏爱卿考虑得甚是长远。边疆地区若能繁荣发展,不但能巩固我朝的统治,也能减少战乱的隐患。此事朕会安排相关部门商讨具体实施方案。”
苏婉又说道:“陛下,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可加大对边疆地区的投入。设立学府,选拔优秀的学子进行培养,为边疆地区的治理和发展储备人才。这些人才熟悉当地情况,又具备一定的学识和能力,定能为边疆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皇帝点头称是:“苏爱卿所言有理。人才乃国家之根本,边疆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朕会责令礼部和吏部,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人才前往边疆。”
苏婉接着说道:“陛下,在与敌军和谈的过程中,舆论引导也不容忽视。可通过官方渠道发布消息,向百姓说明和谈的必要性和意义,让百姓理解朝廷的决策,支持和谈。同时,也要警惕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借机造谣生事,扰乱民心。”
皇帝说道:“苏爱卿想得如此周全,朕深感佩服。此事朕会吩咐下去,让礼部和宣传部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苏婉又提出了一些关于加强边疆贸易往来、改善交通设施等方面的建议,皇帝都认真听取,并表示会认真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