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旧人恩怨之新的转机

月照苏墨缘 梦墨轩 2908 字 7天前

随着边疆局势逐渐稳定,往日的战火硝烟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复苏与发展的繁忙景象。墨轩在处理完诸多战后事宜后,偶然间想起了还被囚禁在大牢中的顾辰。

顾辰,这个名字曾与墨轩有着千丝万缕的纠葛。往昔的种种过往,有竞争、有冲突,甚至一度站在了对立面。然而,墨轩并非心胸狭隘之人,他以军事家独到的眼光和政治家宽广的胸怀,看到的不仅仅是过去的恩怨,更是顾辰身上潜藏的才能。在当前边疆百废待兴、急需各方人才助力发展的局势下,墨轩认为顾辰是一颗不应被埋没的棋子,若能为国家所用,或许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墨轩深知,要启用顾辰,首先必须过皇帝这一关。于是,他在营帐中伏案疾书,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一封言辞恳切的奏疏。在奏疏中,墨轩详细阐述了顾辰的才能。他提及顾辰在排兵布阵上的独特见解,曾在某些战役中展现出的敏锐洞察力和果敢决策力;还谈到顾辰对边疆地形的熟悉程度,以及他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一些可取之处。墨轩着重强调,当下边疆正处于关键的恢复期,需要各方人才齐心协力,而顾辰这样有能力的人,若能得到机会戴罪立功,必定会为边疆的稳定与发展贡献力量。

写完奏疏后,墨轩选派了一名可靠的信使,快马加鞭送往京城。在等待皇帝回复的日子里,墨轩的心中也有些许忐忑。他深知皇帝对于此类事情的决策往往十分谨慎,毕竟涉及到一个曾有过错的人是否能够重新被任用,这不仅关乎个人的命运,更关系到朝廷的法度与威严。

与此同时,在京城的皇宫中,皇帝每日都会审阅来自各地的奏疏。当墨轩的这份奏疏呈到他面前时,皇帝微微皱眉,仔细地阅读起来。对于顾辰,皇帝自然也有印象,此人曾经的所作所为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风波。然而,皇帝也明白墨轩向来是个行事稳重、用人有道的臣子,他既然敢上书为顾辰求情,想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皇帝将奏疏放置在桌案上,陷入了沉思。他在心中权衡着利弊,如果批准墨轩的请求,释放顾辰,一方面确实有可能如墨轩所说,为边疆增添一份助力;但另一方面,也不得不考虑朝廷上下的反应。一些守旧的大臣或许会认为这是对律法的轻视,是对犯错之人的姑息。倘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朝堂上的一些动荡。经过一番思索,皇帝决定召集几位心腹大臣,一同商议此事。朝堂之上,气氛略显凝重。皇帝先是将墨轩的奏疏内容简要地告知了大臣们,然后询问众人的看法。

一位年迈的大臣率先站了出来,拱手说道:“陛下,顾辰昔日犯下过错,虽罪不至死,但也绝不能轻易饶恕。如今若将其释放,恐会坏了朝廷的规矩,让天下人觉得犯错亦可轻易弥补,日后恐难再以律法服众。”

另一位大臣也附和道:“陛下,边疆虽需人才,但可用之人众多,何必非要启用一个有前科之人?此举风险太大,还望陛下三思。”

然而,丞相却有不同的看法。他上前一步,缓缓说道:“陛下,老臣以为墨轩将军此举颇有深意。边疆历经战乱,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顾辰此人确实有一定才能,若能借此机会让他改过自新,为国家效力,不失为一件好事。况且墨轩将军愿意担保,想必对顾辰有足够的把握。再者,这也可彰显陛下的宽宏大量,收服人心。”

皇帝静静地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也在不断地衡量。最终,他觉得丞相的话有几分道理。当下国家正值多事之秋,边疆的稳定至关重要,若能多一个可用之才,或许能为边疆的发展增添一份保障。而且,墨轩在边疆屡立战功,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请求也值得慎重考虑。

于是,皇帝开口说道:“朕意已决,批准墨轩的请求,释放顾辰,让他前往边疆戴罪立功。但朕也有言在先,若顾辰再有任何不轨之举,定不轻饶。”

圣旨很快便传到了边疆。墨轩得知皇帝批准了自己的请求,心中不禁松了一口气。他深知,这不仅是给顾辰一个机会,也是给边疆的发展一个机会。

在大牢中,顾辰每日都在沉闷与悔恨中度过。他深知自己曾经的过错,也料想过可能会在这阴暗的牢房中度过余生。当狱卒前来告知他皇帝已批准他被释放,让他前往边疆戴罪立功时,顾辰先是一愣,随即眼眶泛红。

他怎么也没想到,墨轩竟然会不计前嫌,向皇帝上书为他求情。曾经与墨轩的种种恩怨此刻涌上心头,那些争斗、那些误解,在这一刻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而墨轩的这份胸怀和气度,让顾辰感到既惭愧又敬佩。

走出大牢的那一刻,顾辰呼吸着外面新鲜的空气,望着天空,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重新证明自己,不辜负墨轩的信任。

墨轩得知顾辰出狱后,很快便安排了与他的会面。会面地点选在了一处安静的营帐内,营帐中布置简单,却弥漫着一种别样的气氛。

小主,

当顾辰走进营帐时,看到墨轩正站在营帐中央。他的心中五味杂陈,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开口。墨轩看到顾辰,脸上露出了平和的笑容,他走上前,主动伸出手,说道:“顾辰,好久不见。”

顾辰连忙抱拳行礼,略带拘谨地说道:“墨将军,多谢您的救命之恩,顾辰无以为报。”

墨轩摆了摆手,说道:“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如今边疆正是用人之际,我相信你的才能,希望你能放下过去的包袱,与我们一同为边疆的发展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