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轩深知军事改革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皇帝的支持下,他毅然决然地开启了改革的征程。然而,他的这一举措,却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朝堂之上激起了千层巨浪。
改革伊始,墨轩便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提升军队战斗力的新政策。他主张更新军队的武器装备,引入更为先进的冶炼技术,打造更加锋利耐用的兵器;同时,改革军队的训练方式,增加实战演练的比重,注重培养士兵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此外,他还计划对军队的编制进行优化,提高指挥系统的效率,确保军令能够迅速准确地传达。
这些新政策的提出,本意是为了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保障边疆的安宁。但在一些保守派官员眼中,这无疑是对祖宗成法的肆意篡改,是对传统秩序的公然挑战。他们认为,祖宗留下的军事制度历经数百年的传承与考验,早已根深蒂固,无需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如今墨轩贸然推行改革,只会扰乱现有的稳定局面,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
于是,在朝堂之上,一场激烈的交锋拉开了帷幕。
一日早朝,当墨轩刚刚阐述完一项关于改革军队训练模式的新政策后,一位年迈的大臣——吏部尚书林大人率先站了出来。他身着华丽的朝服,神色凝重,眼中透露出对传统的坚守和对改革的忧虑。
“陛下,臣以为墨侍郎此举实在不妥。我朝现行的军事训练模式,乃是祖宗智慧的结晶,多年来一直行之有效,保我朝疆土安宁。如今墨侍郎却要轻易更改,实在是罔顾祖宗遗训,臣恳请陛下三思啊!”林大人言辞恳切,声音洪亮,在寂静的朝堂上回荡。
其他一些保守派官员纷纷附和,一时间,朝堂上响起一片反对之声。
“陛下,改革之事关乎重大,不可草率行事。如今国家暂无战事,正是休养生息之时,此时推行改革,恐怕会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啊!”
“是啊,陛下。墨侍郎年轻气盛,虽有一腔热血,但改革并非儿戏,还望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切莫轻信这些激进之策。”
面对众人的指责,墨轩神色镇定,不慌不忙地向前迈出一步,向皇帝和各位大臣拱手行礼。他的目光坚定而自信,仿佛早已料到会有如此局面。
“陛下,各位大人。墨轩推行改革,绝非一时冲动之举。如今边疆局势看似平静,但实则暗流涌动。北方敌军虽暂时蛰伏,但他们从未放弃对我朝疆土的野心。我们不能总是被动防御,必须主动提升自身实力,防患于未然。”墨轩目光炯炯,扫视朝堂,继续说道,“现行的军事训练模式,固然有其优点,但在实战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存在诸多弊端。士兵们缺乏足够的实战演练,一旦面临真正的战争,往往会惊慌失措,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
这时,兵部尚书李大人微微皱眉,开口道:“墨侍郎,话虽如此,但改革训练模式谈何容易?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改变士兵们多年来习惯的训练方式,他们能否适应,还是个未知数。”
墨轩早有准备,从容回应:“李大人所言极是。但正因为改革不易,我们才更要下定决心去做。关于投入问题,我们可以合理调配军费,削减一些不必要的开支。至于士兵们的适应问题,我们会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先在部分军队进行试点改革,总结经验教训,再逐步推广。同时,加强对士兵们的思想教育,让他们明白改革的意义和目的,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然而,刑部尚书张大人却冷笑一声:“哼,说得轻巧。你这改革一旦推行,必然会触动许多人的利益。那些靠旧制度获利的人,岂会轻易罢休?到时候朝堂不安,人心浮动,谁来承担这个后果?”
墨轩神色庄重,抱拳说道:“张大人,改革的确会触动一些既得利益者,但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我们不能畏首畏尾。墨轩愿意承担一切后果。若因改革引发动荡,墨轩愿以死谢罪。但我坚信,只要我们秉持公正,以国家利益为重,大多数人都会理解和支持改革的。”
此时,一直沉默的内阁大学士王大人缓缓开口:“墨侍郎,你的决心和勇气值得赞赏。但改革毕竟是大事,需谨慎行事。你能否详细说说,这新的训练方式具体是怎样的?如何确保能提升士兵的实战能力?”
墨轩心中一喜,这王大人在朝堂上颇具威望,若能得到他的支持,改革便多了几分胜算。他清了清嗓子,说道:“王大人,新的训练方式将增加更多实战模拟场景。我们会搭建专门的训练场地,模拟各种复杂的战场环境,如山地战、夜战、遭遇战等。让士兵们在这些逼真的场景中进行训练,锻炼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引入竞争机制,设立奖励制度,对训练成绩优秀的士兵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激发他们的训练热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大人微微点头,若有所思:“听起来倒是不错,但这训练场地的搭建、物资的准备,都不是一笔小数目。国库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墨轩连忙答道:“王大人,关于资金问题,除了刚才提到的合理调配军费,我们还可以鼓励民间投资。比如,允许一些有实力的商人参与训练场地的建设和物资的供应,给予他们一定的优惠政策。这样既能解决资金问题,又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