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
《竹书纪年》清晰地记载了这一历史时刻:“元年辛卯春正月,王即位,命申侯伐西戎。五年,西戎来献马。”这简单的记载背后,却蕴含着周孝王为振兴国家所付出的无数心血和努力。
公元前891年,也就是周孝王元年,西戎遣使入朝,这一行为象征着他们对西周的求和与臣服之意。
他们进献良马百匹,每一匹马都身姿矫健,毛发油亮,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这些良马,不仅是西戎臣服的象征,更是周孝王励精图治的成果见证。周孝王看到这些良马,心中十分高兴,他深知这一事件的重要意义。为了表达对西戎的友好与接纳,展现大国君主的胸怀与气度,周孝王不仅重赏了前来献马的使者,还回赠了许多粮食和布匹等珍贵的礼物。这些礼物,既体现了西周王朝的富庶与慷慨,也传递出周孝王希望与西戎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
公元前889年,即周孝王三年,孝王又做出了一个对西周王朝有着深远影响的重要决定。他命非子为王室养马。
在西周王朝时期,马已经成为了国家至关重要的战略资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庄重肃穆的祭祀仪式,那是西周王朝与神灵沟通、祈求庇佑的重要活动,马匹作为祭祀的重要贡品,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还是关乎国家生计的农耕生产,马匹在耕地、运输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又或是紧张激烈的战争较量,战马更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拥有优良的战马,往往能够在战场上占据优势。然而,长久以来,周朝的养马业发展缓慢,许多优质马匹都只能依靠进口,这不仅耗费了大量的财力,还存在着诸多不稳定因素。
此次西戎进献的这一百匹马,大部分都是母马,这无疑为周朝的养马业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契机。周孝王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决定让非子前往汧(今陕西省陇县的汧河)渭之间,为周王室养马。
周孝王为非子的养马事业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他专门为非子开辟了广阔而肥沃的牧场,那里水草丰美,气候宜人,是马匹生长繁衍的理想之地。同时,他还提供了充足的人力和物力支持,选派了经验丰富的助手协助非子,为养马事业提供了必要的物资保障。在非子的精心饲养和管理下,马群的数量不断增加,马匹的素质也越来越高。
非子凭借着自己对养马事业的热爱和专业的技术知识,日夜操劳,精心照料每一匹马。他根据马匹的生长习性和特点,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饲养计划,定期为马匹进行检查和治疗,确保每一匹马都能健康成长。在他的努力下,这些马匹不仅在数量上有了显着的增长,在质量上也有了质的飞跃。
这些优质的良马不仅为周朝的祭祀活动增添了庄重华丽的氛围,保障了农耕生产的顺利进行,还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充足而优质的马匹供应,对周王朝内部各诸侯国形成了强大的军事震慑力,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宗周的统治力量,使得西周王朝在诸侯中的地位更加稳固。
公元前886年,即周孝王六年,非子为王室养马已经整整三年。在这三年里,马群得到了大规模的繁殖和发展,周王室的马群数量大增,从最初的一百匹马,发展到如今的庞大马群,这无疑为西周王朝创造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非子凭借着自己卓越的养马才能和不懈的努力,为周王朝的养马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辛勤付出和杰出成就,得到了周孝王的高度认可和评价。周孝王深知,非子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增加了马群的数量和质量,更在于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为了表彰非子的功绩,周孝王特地将他封于秦邑(今甘肃清水县境),并在此地建立秦国,封号秦嬴。这一封赏,不仅是对非子个人的肯定,更是为日后秦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命运却似乎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