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初次显威

执手春江 雍和 2107 字 7天前

高仙芝的破局之战

高仙芝站在营帐内,双眼紧盯着那幅被反复标记、磨损严重的军事地图,眉头拧成一个“川”字。营帐外,寒风携着战场上的喊杀声和兵器碰撞声肆意灌进,帐内的烛火被吹得狂乱摇曳,映照着他满是倦意却又透着坚毅的面庞。年关将近,这场战争却依旧陷入僵局,如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然而,此刻他的眼中却燃起兴奋的火花,只因偶然间发现了敌军的致命弱点,这或许就是破局的关键。

高仙芝深吸一口气,平复内心的激动,开始在脑海中构思全新作战计划。他深知,这一战只许胜不许败。思索片刻,他决定以“瞒天过海”为开端。

他传令下去,让部分士兵伪装成运送粮草的队伍,大张旗鼓地在军营附近活动。士兵们故意弄出很大动静,扬起滚滚尘土,让敌军远远望去,误以为越国军队正在大规模补给粮草,从而放松对后方的警惕。同时,他安排擅长隐匿的士兵悄悄潜入敌军后方,在山林间埋伏,准备截断敌军的退路和补给线。这一招“瞒天过海”,表面是光明正大地运送粮草,实则暗藏玄机,为后续行动埋下伏笔。

紧接着,高仙芝打算用“声东击西”之计。他挑选一支精锐部队,在敌军正面防线附近频繁调动,摆出即将正面强攻的态势。士兵们擂响战鼓,喊杀声震得地动山摇,瞬间将战场气氛烘托得剑拔弩张。敌军见状,急忙调集重兵加强正面防线,将大量兵力和注意力都集中到正面战场。

与此同时,高仙芝暗中派遣主力部队绕到敌军侧翼。这支部队沿着隐蔽的山间小道悄然行进,他们身着轻便铠甲,携带便于山林作战的武器。高仙芝亲自带队,骑在一匹矫健的战马上,目光坚定地注视前方。行进中,他不断观察地形,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行军路线,深知侧翼突袭的关键在于出其不意。

主力部队到达敌军侧翼后,高仙芝并未立刻下令进攻,而是让士兵原地待命,继续观察敌军动向。他运用“以逸待劳”策略,让士兵保持充沛体力,等待最佳进攻时机。此时,正面战场的佯攻仍在继续,敌军被假象迷惑,愈发坚信越国军队的主攻方向在正面。

随着时间推移,敌军正面防线的防守出现漏洞。高仙芝敏锐捕捉到这一时机,果断下令,侧翼主力部队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军。士兵们挥舞武器,呐喊着发起猛烈攻击。敌军万万没想到侧翼会遭突袭,顿时阵脚大乱,陷入混乱。

战斗打响后,高仙芝巧妙使出“调虎离山”之计。他命令埋伏在敌军后方的士兵点燃事先准备好的易燃物,一时间,敌军后方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敌军将领以为后方营地遇袭,急忙抽调部分兵力回援。这正是高仙芝所期望的,敌军兵力分散,正面和侧翼防线都变得更加薄弱,为越国军队的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正面战场的佯攻部队此刻也抓住时机,发起真正进攻。他们如潮水般冲向敌军,与侧翼主力部队形成两面夹击之势。敌军两面受敌,彻底陷入绝境,士兵们四处逃窜,斗志全无。

高仙芝并未满足于现有优势,他深知战争局势瞬息万变,稍有不慎就可能功亏一篑。于是,他施展“釜底抽薪”之计。派遣精锐小分队潜入敌军粮草囤积处,趁着敌军慌乱迅速点燃粮草。熊熊大火瞬间吞噬堆积如山的粮草,滚滚浓烟直冲云霄。粮草被烧,敌军彻底失去战斗底气,士气一落千丈。

战场上,喊杀声震耳欲聋,刀光剑影闪烁。越国士兵们在高仙芝的指挥下紧密配合,士气高昂。他们呐喊着冲向敌军,每一次挥刀都带着愤怒与力量。有的士兵与敌军近身搏斗,凭借精湛武艺和顽强意志,将敌人一一斩杀;有的士兵则组成方阵,互相掩护,稳步推进,让敌军难以突破防线。

敌军士兵则满脸惊恐,眼神中充满绝望。他们被越国军队的突然攻击打得措手不及,原本整齐的阵型早已七零八落。一些士兵试图抵抗,但在越国军队的猛烈攻势下,很快就被淹没;另一些士兵则丢下武器,转身逃窜,却被无情地追上斩杀。

高仙芝站在高处,俯瞰整个战场,密切关注战局变化。每当敌军有反击迹象,他都能迅速做出反应,及时调整作战策略。他时而指挥部队集中兵力突破敌军防线,时而命令部队分散骚扰打击敌军。他的指挥如臂使指,士兵们紧密配合,如同一个有机整体,在战场上发挥出强大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