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位、今日你当众审批衍圣公一门,恐怕已经有人去通风报信去了。”
李善长岔开话题,眉头紧锁:“虽说衍圣公一门,早不复他们先祖的光辉,但他们一门确实是知识渊博,能教化启智。”
“若是他们提前逃跑,逃往漠北草原,西域,或者是倭国,那就是心腹大患。”
“这些地方的人都野蛮愚笨,若是得到衍圣公一门的教化,传授他们知识,便会启智开蒙慧,或者是辅助这些国家,只要给这些国家时间发展,到时候将不堪设想。”
“而且、他们跟各地的士族有剪不乱理还乱,错综复杂的关系。”
“若是他们暗中勾连,里应外合 ,天下必将大乱……”
闻言、冯胜和太子朱标脸色顿时大变。
孔氏一族之所以在读书人心里的地位堪比君王,除了孔子他老人家的威名。
还有就是孔氏一族掌握的各种典籍,以及他们一族有学识的人。
毫不客气的说,孔氏一族人人饱读诗书,就连仆从都不是文盲。
所谓知识就是力量,这才是孔氏一族真正的底蕴。
“爹、儿臣这就命京营的人出发曲阜县。”朱标焦急道。
如今的孔氏分散在大明各地,主要的有两支。
一支是北孔,一支是南孔。
金国灭北宋,孔子嫡后长孙衍圣公随南宋宋高宗南迁,建庙于衢州,是为南孔。
元朝侵占华夏以后,元朝皇帝下诏,召南孔衍圣公回山东孔府袭爵,被南孔婉拒。同时,南孔让岀了世袭爵位,此后衍圣公改由山东孔家支系世袭,是为北孔。
这一点,南孔还是有骨气的。
只可惜、元朝为了统治的合法性,对孔子尊崇,对孔子后裔优待,后来的南孔也挡不住诱惑,有不少人出仕为官,成为了元朝的帮凶。
因为元朝扶持北孔,北孔比南孔发展的好,如今洪武时期也是如此。
所以、如今孔氏的大本营在山东曲阜县,汇聚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孔氏族人。
当初朱元璋为了拉拢读书人为朝廷效力,也只能派遣大将军前往山东曲阜县,传召北孔衍圣公孔克坚觐见,也就是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