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直的河堤上,也来了很多年轻夫妇在此赏月,更有甚者,竟当众接吻。
李弘贞不禁好奇一问:
“我搞不明白,你为何一定要学他们来赏月?难不成吸收日月精华,能延年益寿?”
秦良玉却摇头晃脑诵起了诗:
“《诗经》曰: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李弘贞一头雾水:“我还没学过《诗经》,一句都听不懂!要不现在给我上一课?”
秦良玉很喜欢他这种虚心请教的态度,不由得有点小嘚瑟:“经义过于深奥,且历代文豪注解太多太杂,你现在还没达到那个境界,就不跟你说了。我就先和你说说大概的意思。”
说着,自己抱着膝盖坐在草坪上,又拍了拍旁边:“到我这边来坐下。”
李弘贞小施一礼,道了声“洗耳恭听”,就挨着秦良玉并肩而坐。
“听着,中秋并非只是赏月,最主要是吸收月华。我们先人通过观月,算出一年十二个月,十二个月又对应人体的十二筋络。”
“古人相信人乃天道所生,衣食住行应当遵循天人合一。”
“知道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身子骨为啥那么硬朗吗?”
“就是他们的后背经常晒太阳,吸收光华。”
“而我们女子属阴,在每年的八月十五月光最重的秋报时节吸收月华,可以调理女子体内那个...”
说到这,秦良玉有点难以启齿,便改口道:“反正女子常年沐浴月华,会使仪容气色变得姣好。”
李弘贞听后受益匪浅。
他本以为,中秋赏月的传统是因为古人娱乐项目匮乏,才举头望明月,附庸风雅而已。
原来这里边涵盖这么多学问!
可怜现代人啥也不懂,愣是把中秋过成旅游节。
见李弘贞愣神,秦良玉就拍了拍他:“喂。”
李弘贞转头看她,面露不解。
秦良玉摸着有点婴儿肥的脸蛋,笑靥如花的问:
“你看正在吸收月华的我,气色看起来怎么样?”
言下之意,快说点好听的夸我。
月光洒在她的侧颜上,搭配千娇百媚的微笑,妈呀!太好看了!
李弘贞心脏扑通一颤,说话都结巴了:“好好好...很好...好看!”
秦良玉秀眉微蹙:“就这?”
“不然嘞?”
“我上次在白灵山庄舞剑,你不是给我作了句诗吗?休言女子非英物,上一句啥来的?”
“一袭红衣尽风华。”
“虽然不工整,语句也不通顺,但我可以凑合听,那就再给我作一首呗!”
“我不会啊,这首诗是我瞎鸡儿乱凑,随口用在你身上的。”
确实如李弘贞所言,他会个屁的诗?
“一袭红衣尽风华”是原主以前花钱请书生写的。
“休言女子非英物”是从后世民族女英雄秋瑾的作品中借鉴的。
秦良玉知道他几斤几两,便把头扭向一边,不再为难他。
陡见隔壁一个男的出口成诗,哄得怀中美人笑得面若桃花。
突然间好羡慕人家。
于是秦良玉扯住臭流氓的衣角,心不甘情不愿的说道:“那你现在赶紧搜肠刮肚,把后面两句补上呀,这是我给你的功课。”
李弘贞苦着脸求饶:“小姐姐,我真不会啊!放过我吧!”
“不行!如此良辰美景,若不吟诗作对,以后我就...我就...就不跟你好了。”
这女人闹小情绪的时候,总是有一种让李弘贞无法拒绝又特别想哄她的念头。
“好吧!我酝酿一会,做得不好,不许笑我。”
秦良玉非常体贴的莞尔一笑:“不管是不是你作的,只要是完整句子,我都不介意。”
“那你现在不要笑,我试着能不能找到灵感。”
秦良玉听后照做,僵着脸面无表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弘贞颇为无语:“让你不要笑,不是让你干瞪眼,弄得跟死不瞑目一样,哎呀...”
秦良玉掐了他一把,嗔怒道:“那你到底想怎么样?”
“表情放松下来,眼神再自然一点...诶!对啦,就保持这样看着我。”
月光照耀下,清秀淡雅的妆容,让秦良玉的脸看起来少了几分冷傲,多了几分慈柔。
来啦来啦!
那个穿着战国袍、在树下舞剑的仙女,又来了!
李弘贞灵感顿时涌现,声情并茂的朗诵出来:
“一袭红衣尽风华,疑是仙子从天降。”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秦良玉听后大为震撼,美眸之中尽是惊喜之色:“你...你还真的把后面两句补上了?”
李弘贞挠挠头,谦虚一笑:“嘿嘿...让小姐姐见笑了。”
秦良玉转过身去,手指缠绕着衣角,面上嫣然含笑。
前面一句是夸自己的气质和长相。
后面一句很贴切地把自己的理想,和对世道的不甘生动描述出来:不许说女子不能成为英雄,我秦良玉就像挂在墙上的龙泉宝剑,每晚都会发出为国浴血奋战的金鸣之音。
又看到隔壁一对男女,正如胶似漆的抱在一起。
秦良玉轻咬朱唇,忍住投怀送抱的冲动。
转过身凝视着李弘贞的眼睛,说:“那你再多看看我的脸,若是能助长你的诗词功底,更上一层楼。我这个当老师的,也会觉得光荣。”
李弘贞很诧异,哪个女人会要求男人主动看自己的脸?
这样赤裸裸地牺牲色相惹人犯罪,难道她不觉得害臊吗?
不对!秦良玉不是正常女人,不能以常理度之!
她应该没别的坏心思,就是纯粹的想帮自己提升学问吧?
然而李弘贞把她想得过于美好。
真实的秦良玉,此刻内心是这样子的:臭流氓,快点对我耍流氓啊。